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共建“一带一路”   青岛亮出十年答卷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3-10-21 00:16


十年来,青岛市对共建国家进出口额从1140亿元增至3211.31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比重由22.6%提升至35.2%;

十年来,青岛市赴共建国家投资建设324家企业和项目,投资额99亿美元;

十年来,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近200条,开通11条国际全货机航线,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900列,常态化开行31条线路;

……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青岛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记者从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十年来,青岛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聚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不断深化与共建国家经贸、设施、金融、人文等多领域合作,着力提升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功能,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服务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设施联通

海陆空港全面提升

十年来,青岛以海港、空港、陆港为核心支撑,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打造形成立足青岛、辐射沿黄、贯通欧亚的国际交通物流服务网络,有力支撑与共建国家经贸往来、切实维护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山东港口青岛港(资料图)

世界一流海港建设成效显著。山东港口青岛港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近200条,较2013年增长65%。2022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67万标箱,较2013年增长65.4%。今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2143万标箱,同比增长11.8%,居全国第4位。与全球26个港口缔结友好关系,不断深化与韩国釜山、俄罗斯海参崴等大型港口及巴基斯坦瓜达尔、柬埔寨西哈努克、马来西亚关丹等中小港口合作。持续织密沿黄流域经济腹地对接共建国家航线网络,打造面向共建国家最经济便捷出海口。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资料图)

国际航空门户枢纽能级持续跃升。青岛拥有省内首座4F级国际性民航机场,通航城市145个,其中洲际远程航线通航城市11个。截至2022年,青岛累计开通11条国际全货机航线,总数达14条,基本覆盖共建国家重要航空枢纽节点城市。机场货运通航点20个,较2013年增长81.8%。2022年实现货邮吞吐量22万吨,居全国第13位。

山东省首班中欧班列(齐鲁号)“中俄快线”专列正式开行(资料图)

多式联运组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青岛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900列,常态化开行31条线路,通达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今年前三季度,开行723列,同比增长26.8%,居全省首位。设有国内首家沿海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通过“胶黄小运转”集疏运循环班列,实现与青岛前湾港无缝对接,创新打造“前港后站、一体运作”海铁联运服务模式。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3条,海铁联运量由2013年15.8万标箱跃升至2022年190万标箱,连续8年保持全国首位。

贸易畅通

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贸易投资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十年来,青岛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从1140亿元增至3211.31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比重由22.6%提升至35.2%。8个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完成投资14.5亿美元,带动39家企业在当地投资,解决1.1万人就业。青岛市赴共建国家投资建设324家企业和项目,投资额99亿美元。

据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仉元明介绍,青岛以推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拓展与共建国家经贸和投资合作,境外经贸产业园、“小而美”项目提质增效,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上合示范区(资料图)

开放能级巩固提升。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启用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实体院区、迭代升级上合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上合国际枢纽港,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获批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自贸片区形成285项制度创新成果,“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获国务院推广,4项获部委推广,2项获海关总署备案。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成为省内首家“前店后仓”模式线下跨境电商体验馆。

贸易合作加快发展。启动RCEP青岛经贸合作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全国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首笔退税申请在青岛市落地。实施“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攻坚计划,组织1310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达成意向成交71亿元。“颗粒归仓”行动带动贸易增量200亿元。青岛海关出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30条,开展与乌兹别克斯坦等7个国家AEO国际互认,实现过境货物多程转关运输快速放行。1—8月全市对共建国家进出口3045.2亿元,同比增长7.6%。

海信南非工业园,带动当地就业和制造业升级(资料图)

双向投资迈上新台阶。青岛实施全球招商计划,2018年以来,共吸引“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投资项目491个,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推动家电电子、橡胶轮胎等优势行业在俄罗斯、埃及、泰国等共建国家布局建设产能合作基地,印尼镍铁资源开发回运近7亿元。今年以来,8个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产值9.97亿美元,带动国内货物出口额5.89亿美元。

资金融通

项目支持效应凸显

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依托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青岛市引导和支持与共建国家和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金融合作,不断畅通资金融通渠道、优化资金融通服务、创新资金融通产品,强化对共建项目资金支持,资金融通支撑作用不断发挥。

加强融资服务保障。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强化对“走出去”项目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分行支持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及输电公司、新加坡政府组屋工程、阿布扎比哈里发二期集装箱码头等项目建设,截至今年9月该行“一带一路”外汇贷款余额14.5亿美元。进出口银行山东省分行累计发放“一带一路”贷款367.1亿元,涉及俄罗斯、越南等31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编印税收服务“一带一路”系列手册,成立RCEP成员国税收服务中心,提供精细化、个性化跨境税收服务清单,护航企业和项目建设。

创新跨境金融产品。青岛落地全国首笔中新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贷款,低于同期商贷利率2个多百分点;落地省内首笔以“坚戈”为结算货币的跨境收汇业务,拓宽与中亚国家贸易结算渠道。推出“跨境快贷—运费贷”产品,精准支持通过铁路运输的小微进出口企业。依托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建设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应用场景,实现境内运费结算效率和业务监管效率同步提升,被列入中央网信办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截至今年9月,64家企业与共建国家发生便利化试点业务10196笔,金额10.5亿美元。

强化金融国际合作。青岛连续九年举办中国财富论坛,举办五届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打造中国北方金融高地。加大重点金融机构培育力度,持续引进德意志银行、韩国产业银行、星展银行、澳新银行、中德安联人寿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青岛意才基金成为省内首家取得基金销售业务牌照的外资金融机构。持续强化对外金融同业合作,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积极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支持荷兰ING土耳其子行融资业务,合作推动共建国家产业发展。青岛农商银行与俄罗斯团结银行开展人民币跨境清算及信用证业务等方面合作,并建立代理行合作关系。

民心相通

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朋友圈不断壮大。青岛充分发挥外事资源优势,拓展渠道、搭建平台、扩大影响,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讲好中国故事,传递青岛声音,有力促进民心相通。

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青岛成功举办(资料图)

拓宽交流合作渠道。青岛市的国际友城数量由2013年的60个扩展至86个,增幅达43.3%,友好足迹遍及世界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与31个共建国家42个城市结好,与上合组织12个国家15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或确立结好意向,上合组织国家友城数量增幅达333%,友城数量、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国际友城工作连续六届荣获中国“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承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首届“中国+中亚五国”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等高规格国际会议和外事活动,扩大青岛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2023“上合之夏”丝路文化展演(资料图)

开展多领域交流。青岛依托专业展馆,每年举办300余场有影响力的会展节庆活动,培育打造了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一系列品牌会展活动,多次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围绕音乐、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举办2015东亚文化之都青岛国际水彩艺术节、“相约青岛”中日韩亚洲乐团民族音乐会、中日韩青年文化使者交流青岛站活动等系列活动,开展与日韩城市交流20余次。累计举办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国际极限帆船赛、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国际马拉松、上合组织国家国际象棋团体赛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38场次。

搭建创新合作平台。青岛市设立国内唯一民企运营的科技创新多边服务平台—中国—上合技术转移中心,参与钛合金焊接项目、鱼菜共作系统智慧项目、BC数字孪生等国内外技术转移20余项,为1200余家企业提供创新服务,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60余项,完成技术合作项目200亿元。稳步推进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中国—沙特石油能源等“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累计为泰方培训400余人次高铁技术人才,与沙特合作高校联合开展各类科技合作项目13项。鼓励支持企业、高校院所与境外机构合作,联合开展智慧能源、海洋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

统筹联动

共建合力持续增强

青岛市加强顶层设计、政策赋能、统筹联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联动合力持续增强。据仉元明介绍,在顶层设计上,青岛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市50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十四五“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及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组织实施《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夯实制度保障基础。

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揭牌(资料图)

在政策赋能方面,青岛市获批建设省内首批“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统筹推进国际物流、投资合作等69项目标任务。推动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运营,入驻贸易主体102家,交易额超360亿元。建成国内首个与上合组织国家间跨境征信服务平台“信用上合”,可提供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信用报告,有效促进跨境贸易发展。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畅通国际经贸通道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境外项目信息库,51个“小而美”项目在库,10年来,累计完成投资83.6亿美元。今年以来,34个在建类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3.7亿美元,未发生境外重大安全风险事件。

聚焦统筹联动,青岛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中国海洋大学海上丝路研究院、青岛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等高端智库,与国家联合开展中欧班列等课题研究,设立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青岛市参与共建提供智力支撑。

昂扬奋进

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站在新的起点,十年扬帆再起航。仉元明表示,青岛市将全面学习贯彻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合作共建内容,拓展绿色丝路、健康丝路、数字丝路等合作交流领域,努力为绘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工笔画增添青岛色彩。

提升合作平台能级。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聚焦“四个中心”,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积极申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高质量推进青岛自贸片区建设,争取一批改革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增强特色化、差异化、首创性探索。聚力推进功能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加快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打造节能环保、数字科技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深化合作共建内容。加快海陆空通道建设,完善国际海运网络,拓展国际空中走廊,持续推动中亚、中欧等方向的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拓宽经贸发展空间,支持家电电子、橡胶轮胎、机械制造等优势企业建设海外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资金融通产品,推进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便利企业涉外收支结算,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拓展合作交流领域。深化绿色丝路合作,做大做强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整合省内交易品种,开展油气全产业链品种交易。深化健康丝路合作,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依托青岛市国际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开展中医药传统疗法和中医药文化体验与交流。深化数字丝路合作,积极发展丝路电商,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第一个蓬勃十年,青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结出累累硕果。

下一个金色十年,青岛将为共建“一带一路”书写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