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上合示范区开行中欧班列数已达去年总量
今年1至10月,上合示范区已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775列,开行数量达去年全年,展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新平台。10月18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要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加快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自2018年10月以来,上合示范区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近3000列。目前,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到发图定线路达到10条,青岛港海铁联运班列线路74条,海铁联运量由2013年15.8万标准箱跃升至2022年190万标准箱,海铁联运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首位。
集结中心是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山东省内,山东高速集团在济南、青岛投资建设中欧班列(齐鲁号)集结中心项目。目前,青岛集结中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列入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重点项目的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项目已于8月底全面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实现项目整体运营,规划建设集班列运营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产业园,设置中欧班列集结操作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形成“物流+贸易+金融”聚链式产业聚集区。境外集结中心方面,今年9月,中欧班列(齐鲁号)首个海外集结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集结中心揭牌成立,中心由山东高速集团和哈萨克斯坦阿塔苏集团共同设立,主要为客户提供仓储、分拨、清关、保税、集装箱管理、供应链管理及金融等综合物流服务,为青岛与中亚国际经贸交流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通道。
今年来,上合示范区不断开通新线路,运营产品不断丰富。今年9月25日,满载着110个标准集装箱的出口商品车定制化专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经满洲里口岸出境,10天后抵达俄罗斯莫斯科别雷拉斯特站。这标志着山东省首班中欧班列(齐鲁号)“中俄快线”专列正式开行。“中俄快线”是按照中俄铁路商定的车次、线路、班期以及固定的境内外始发、口岸、终到时间开行的班列,与原有常态化开行的中俄、中欧班列线路相比,具有开行线路稳定、运输效率高的特点,是中欧班列(齐鲁号)在运营模式上的新探索、新突破,重点对“中俄快线”的口岸站换装、交接等作业环节进行了合理控制,全程运行时间较原有线路压缩30%以上,节省运输时效8-10天,为客户生产组织、物流贸易、资金周转提供了稳定预期。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