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一季度外贸成绩单:上海“电车”出口暴增374%,东莞总额负增长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2-04-26 23:02

截至4月26日下午,除深圳之外的重点城市均已发布一季度外贸成绩单。从进出口总量来看,成都以26.2%的增速冠绝全场,唯一录得负增长的城市是东莞,其进出口总额同比减少0.6%。重点外贸城市一季度出口均实现正增长,且增幅大部分超过10%,但进口情况不容乐观,进口增幅最大的苏州也只有14%,负增长最多的杭州达到-12.7%。

纵观一季度数据,重点城市外贸增幅是正是负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产业结构,二是疫情防控。不同区域城市的表现有非常大的波动,有些地区能够继续高位运行,但也有不少城市增长放缓,甚至有些城市出现负增长。

得益于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等产业的优异表现,上海一季度外贸总额超过1万亿元,但从3月底开始处于疫情困顿之中,上海外贸二季度数据堪忧。同样是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广东外贸不断承压——进出口总额东莞负增长、广州微增,依据“广东一季度外贸进出口1.84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6%”的情况来看,深圳一季度外贸并不乐观。

供应链瓶颈制约东莞外贸

一季度全国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在去年外贸基数较高背景之下,这个成绩其实还算稳定——如果外贸第一省广东能有更高增幅,这个数据应该会更亮眼。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1.84万亿元,同比增长0.6%。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广东进口原油增加68.1%,进口粮食、天然气分别增加20.4%、37.1%,而出口机电产品则下降0.3%。

广东外贸“宕机”缘起于年初珠三角部分城市出现疫情,深圳、东莞、广州均一度受困于此。一季度,广州海关关区7地市(广州、佛山、肇庆、韶关、清远、河源、云浮)进出口总值4619.7亿元,同比增长2.6%。具体来看,一季度,佛山外贸进出口1808亿元,同比增长4.7%。

一季度,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2470.3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进口总值1062.5亿元,同比增长3.9%,出口1407.8亿元,同比减少0.9%。而东莞数据“更差”,一季度东莞外贸进出口3197.1亿元,比去年同期微降0.6%。其中出口1974.5亿元,增长3.3%;进口1222.6亿元,下降6.2%。

疫情之下,国际供应链堵点痛点颇多,外贸供应链瓶颈将是当前制约东莞外贸发展的核心问题。疫情最先影响到的便是原材料、原器件进口,因此导致进口数据下降明显。出口方面,以东莞传统优势外贸产业纺织服装业为例,今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东莞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外贸订单下滑。

占广东外贸总值过半的一般贸易增长5.9%,占总值四分之一的加工贸易下降5.3%,一季度珠三角外贸最红火的是市场采购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是指在特定市场集聚区采购、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低于15万美元,并在采购地办理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更多出口的是低端刚需产品,其准入门槛低、申报手续简单、运输方式多、通关快、税收优惠。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是东莞经济增长核心动力之一。在一季度加工贸易受困之际,市场采购贸易顶了上来。一季度中,东莞市场采购出口57.5亿元,激增215.1%。虽说增长了两倍多,但是市场采购贸易体量太小,东莞贸易能否兴旺还得看加工贸易何时回暖。

沪苏杭机电产品出口暴增

一季度珠三角外贸受困,长三角则是一片红火。一季度浙江进出口总值达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4%;江苏外贸进出口值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上海进出口总值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4.6%。从城市来看,苏州、宁波、杭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达到14.1%、17%、16.7%。长三角城市一季度外贸成绩喜人靠的是各自的硬核产业。

上海一季度汽车出口242.6亿元,增长194.4%,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69.4亿元,增长374.2%;手机出口195.5亿元,增长280.7%;锂离子蓄电池出口33.8亿元,增长221.8%。苏州一季度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4777.7亿元,增长16%,占全市外贸总值的74.9%。一季度合肥出口汽车(包括底盘)17.6亿元,增长80.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9亿元,增长1332.7%。

一季度,杭州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劳密产品491.8亿元、375.9亿元、284.3亿元,分别增长17.2%、116.1%和20.8%;以安防产品为主的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出口61.2亿元,增长11.8%,呈回暖态势。同期,进口高新技术产品115.4亿元,增长12.1%;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5.9亿元,激增300%。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杭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864.4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1299.6亿元,增长36.7%;进口564.8亿元,下降12.7%。杭州一季度出口增幅和进口降幅均为(已公布外贸数据)重点城市之最——进口降幅虽然大,但那是因为去年基数太高。

一季度珠三角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走弱,长三角则一定程度“填上了坑”。例如苏州年后加工贸易进出口出现增幅加速迹象,一季度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2739.9亿元,增长15.7%。

北京成都外贸受益“一带一路”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外贸主力,当然京津冀和成渝两极也有外贸大市,且外贸成色各异。一季度,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下同)进出口总值7991.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进口6770.5亿元,增长22.3%;出口1221.1亿元,下降5.9%。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314.9亿元,增长23.9%,占地区进出口总值的54%。

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为拉动北京进口增长主要因素。国内大量进口需求经由相关企业在京总部购入,带动地区进口规模扩大。近期,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北京地区原油、液化天然气、煤及褐煤进口均价分别上涨50.5%、99.3%和121.4%,拉动进口值相应增长43.6%、76%和97.3%,三者合计占同期地区进口总值的51.6%,成为进口增长主导因素。

北京外贸科技含量在提升。一季度,北京地区进口制造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用的机器及装置41.3亿元,增长564.5%。同时,在制造设备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品产能扩大,出口规模增长。其中,出口中央处理部件18.4亿元,增长807.9%;出口平板电脑2.1亿元,增长77.5倍。

成都外贸也借了“一带一路”东风,一季度对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688.9亿元,同比增长32.0%,占总值32.4%。一季度成都进出口总值2125.7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1274.6亿元,同比增长32.6%;进口851.1亿元,同比增长9.3%。成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127.2亿元,同比下降7.1%,占总值53%——一般贸易成倍增长且占比提升,加工贸易占比下降,成都外贸结构在优化中。

重庆加工贸易则是不降反升。一季度,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907.4亿元,增长15.2%。这一增速远高于整体数据——一季度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197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其中,出口1277亿元,增长14%;进口693.9亿元,增长1.6%。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重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989.2亿元,增长12%,这一增幅也高于整体数据。

重庆外企进出口逆势增长

各区域城市外贸进出口有一些共性。从贸易方式上看,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幅度较快;加工贸易重庆、苏州逆势增长,东莞、成都等地都下降了;在东莞,“小众”的市场采购贸易暴增。从贸易对象看,珠三角之外的绝大部分城市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北京、成都在一带一路沿线“获利颇丰”。

主要大类产品出口,长三角占大头。一季度,全国出口机电产品3.05万亿元,增长9.8%,占出口总值的58.4%,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汽车出口分别增长100.8%、53.7%和83.4%。同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9000.5亿元,增长10.9%,其中箱包、鞋、玩具出口分别增长24%、20.4%、16.9%。上海、杭州、苏州等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城市贡献了主要力量。

除重庆外,各大城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相对下降。一季度苏州民营企业进出口1830.4亿元,增长23.9%;国有企业进出口435.7亿元,增长50.2%,比全市整体增幅高36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111.6亿元,增长7.7%。一季度,青岛民营企业进出口1290.7亿元,增长12.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5.9%,占比提升1.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85.4亿元,下降4.6%;国有企业进出口281.3亿元,增长21.5%。

重庆的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离不开自贸区的发力。近几年重庆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超6.5万户,吸引全市超35%的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全市超1/4的进出口企业,贡献了全市超70%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重庆稳外贸稳外资的“压舱石”。这也成为了外资企业在中国难得的一抹亮色。

总体而言,今年一季度珠三角之外的大部分城市都实现了外贸开局稳,但同时也都“如履薄冰”。当前国内外环境突发因素超预期,各地外贸进出口数据有高有低,但城市韧性和潜力并不尽相同,相濡以沫、共渡时艰方是良策。

原创 西窗 搜狐城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