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赛跑
6月2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崂山区举行。
大会现场发布了《2024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所呈现的数据,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当下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独角兽”发展情况有喜也有忧。
2024年变化在哪?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总估值已接近30万亿元,超过日本GDP,展现出全球磅礴的经济活力。在金融科技领域,共有105家独角兽企业上榜,总估值高达6.78万亿元。其中,蚂蚁集团(估值5671亿元)、微众银行(估值2300亿元)、京东科技(估值1978亿元)这三家中国企业位列前十。
随着全球AI、芯片、机器人等产业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赛道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在2024年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先进制造赛道拥有64家独角兽企业,估值合计则从2023年的2.18万亿元攀升至2.52万亿元,涨幅达15.77%。
人工智能赛道在2024年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中占据了19个席位,特别与2023年相比,2024年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了4家,涨幅达26.67%;估值合计更是从6626.03亿元飙升至1.39万亿元,涨幅高达109.91%。
▲歌尔微电子以223亿元的估值居青岛13家独角兽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球独角兽500强榜单中,合肥同样有3家企业上榜,它们分别是长鑫存储、长鑫新桥和阳光新能源,估值分别为600亿元、400亿元和198亿元,这3家企业均属于先进制造赛道,总估值1198亿元。
与合肥相比,青岛在上榜独角兽500强企业总估值上仍有一定差距,仅为合肥的一半。合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近年来聚焦新质生产力,在新能源、半导体、整车制造等领域深度耕耘。特别在半导体产业,合肥早在2013年就制定出台了《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把合肥打造成“中国硅谷”的目标。
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的集成电路企业共有458家,从业人员3.2万人,全年实现产业链营收448亿元,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2家,瞪羚企业33家、雏鹰企业21家、(准)独角兽企业17家。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领域新增3家上市企业,实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装备材料科创板上市企业全覆盖。2023年合肥市新签约集成电路项目88个,协议总投资额733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如今,半导体产业已成为合肥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近年来持续加大发展力度,集中力量于24条产业链的优化,推行市级领导“链长制”,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九大行动等政策措施。同时,通过引进青岛力神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汽车、万丰飞机等领军企业作为“链主”,青岛在新能源和通航等产业上积极延链、补链、强链,以期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然而,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去不断发展、积累,产业扩大、形成质变尚待时日。
相比合肥、武汉等其他新一线城市已在相关领域形成显著的集群效应。对于青岛而言,想要保持城市竞争力,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还需精准定位,培育一批新兴的优势产业。
制造之外发展特色产业
青岛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如今正在加速向先进制造业转型,逐步形成一批优势产业。
报告显示,青岛共有13家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歌尔微电子、杰华生物、卡奥斯、特来电、日日顺供应链、万丰飞机、中加特、云天计算、以萨技术、聚好看、宸芯科技、伟东云、少海汇。独角兽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总估值1702亿元,平均估值130.92亿元。
▲日日顺供应链开通了“青岛—法兰克福”的国际全货运包机航线,获得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资质
另一方面,基于自身在家电供应链管理服务领域的种种探索和创新实践,日日顺供应链也逐步将自身经验成果输出至家居、医药、汽车、光伏等行业,将供应链管理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在汽车行业,日日顺供应链为比亚迪、奔驰(中国)、福田等汽车品牌所定制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方案,覆盖了生产物流、备件物流、成品车物流直至汽车售后等上下游环节,为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全流程节点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保障。
此外,青岛也成功引进了40多个独角兽和隐形独角兽项目,如从事3D机器人视觉研发的青岛海之晨,海之晨最初聚焦手机零部件领域,与歌尔声学达成合作,为后者提供机器视觉检测产品。此后,海之晨又将业务范畴拓展到汽车、光伏,以及航空航天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青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的持续举办,青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独角兽企业是创新的代表,是新质生产力的风向标,13家独角兽企业在青岛“扎根”“开花”直至在多产业“结果”,通过自身技术支持,拉动城市多产业的互通与创新。未来青岛也应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孵化出更多具有青岛特色的独角兽企业。
商周刊/首页新闻记者 王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