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动20条举措 青岛助推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是青岛聚力做强做优的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领域之一。
近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物流承载能力提升、现代物流降本增效、市场主体培育壮大、重大项目招大引强、“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等五大行动,提出了20项具体工作举措,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物流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6年,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15家,新增规模以上市场主体120家,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9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有效降低,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实施物流承载能力提升行动
增强枢纽集聚辐射能力。发挥“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优势,加快生产服务型(港口型)物流枢纽、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空港型物流枢纽建设。
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网络。完善国际海运网络,进一步拓展海上航线覆盖范围;畅通国际陆路通道,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效,优化内陆港布局;拓展国际空中走廊,提升胶东国际机场功能定位,完善布局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速公路为基础的“环+放射”胶东经济圈快速交通网。以完善海港、空港集疏运体系为重点,提升枢纽集聚辐射效率和水平。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也是青岛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国际物流大通道中的重要一环。今年1至6月,青岛市共开行班列520列,位居全省前列。22条国际运营线路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
“我们将内提运营水平,外提服务质量,构建高效、科学、全面的班列保障体系和场站服务体系,发挥物流枢纽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以及网络化、多元化场站的服务优势,加快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市场部经理李晓鹏表示。
实施现代物流降本增效行动
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服务软联通,深化铁路、公路货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加强港口资源整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上合示范区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专项试点工作,深化“前港后站”的一体化海铁联运模式,建立高效的港站集疏运体系。持续推进通关便利化。推动“关港信息”共享,推广“关港信息”双向交互作业模式。推进进出口“提前申报”,鼓励企业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和货物运输作业。
构建绿色配送体系。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配送车辆,夯实“干支衔接”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建设基础,积极培育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主体。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降低物流费用成本。大力推广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提升ETC安装率和使用率。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征高速通行费。
在智慧物流的新赛道,一批先行者已率先开跑。作为青岛现代物流产业链首批“链主”企业之一,日日顺供应链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慧物流管理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项目研究,联合中科大、华为、海康威视等一流高校和科技公司开展智慧物流技术和智能物流装备研究。通过多年深耕供应链两端,提供国内领先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加快迈向场景物流服务提供商。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说:“青岛将持续推动物流向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型,加快形成物流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力度,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有效推动降低全产业链物流成本。”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壮大行动
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发挥现代物流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支持网络货运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网络货运龙头企业。
提高供应链发展水平。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全链条服务商转型,推动供应链基地建设,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组织现代物流头部企业与“小升规”“专精特新”等配套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近年来,青岛坚持招大引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模加速壮大。日日顺供应链、中创物流入围中国物流企业50强,海程邦达、中创物流、青岛港国际3家物流企业在主板上市,全市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10家,位居全省前列。青岛国际陆港华骏物流园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央企物流头部企业中国物流集团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开展全面合作。
实施重大项目招大引强行动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加大邮政快递头部企业招商引资,招引落地快递产业园项目;加大“走出去”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持续充实项目储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配套设施,持续靠上服务,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做到“谋划储备一批、洽谈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强化要素保障。对纳入国家、省重大项目库的国家物流枢纽、铁路专用线、冷链仓储设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给予重点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省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抓产业关键是抓项目。重点项目是发展的基础、转型的支撑,是产业跃迁的重要支撑和核心动力。此前,召开的青岛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专题会议提出,抓重大项目招引,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大要素保障,凝聚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眼下,青岛市一批现代物流业的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中远海运空运山东物流总部基地、日日顺智慧物流园(二期)等项目将在今年建成投用。这些项目建成后,将推动青岛加快构建“枢纽引领、智慧高效、供需适配、低碳韧性”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带动产业向绿色智慧化深度转型,推动行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物流产业链向高能级“跃迁”。
将于年内建成投用的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将助力航空物流业发展提质增效。在青岛市2024年重点建设类项目名单中,该项目入列12个现代物流项目之一。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位于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顺港路以西、盛港一路以北的C5地块内。作为青岛市航空口岸和海关口岸监管场地的功能性仓库,该项目将提供仓储、区域分拨及配送、物流中转等服务,进一步完善航空物流全业务链条终端功能,满足胶东机场普货和快件代理企业自行理货和货物分拨需求,优化提升区域分拨及配送、物流中转等服务功能,提升胶东机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青岛机场物流公司修建管理部经理李中东介绍,未来,项目将发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平台优势,与上合枢纽港运输配送网络、中欧班列平台网络深度融合,立足青岛、服务山东、面向全国,高效率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构建起陆、海、空港联动,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物流园区。
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规划建设集班列运营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产业园,设置中欧班列集结操作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等,形成“物流+贸易+金融”聚链式产业聚集区,将为上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提供强力支撑。建成后将承担班列运营、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三大功能”和中欧班列集结操作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中心、进口粮食监管中心、国际冷链中心“六大中心”作用,为上合枢纽港新城起势腾飞呈现全新场景。
山东高速齐鲁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表示,接下来,将抢抓上合国际枢纽港建设机遇,持续做优做强山东中欧班列品牌,推动班列与当地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实施“物流+”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水平,提高精细化、高品质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培育形成一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制定《青岛市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制造规模,提高全市冷链物流综合流通效率。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发挥我市城乡客货运场站资源和运力优势,实现县乡村三级节点设施全覆盖,探索发展“客运公交+物流”模式。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供应链金融业务,合理核定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链条企业的授信额度。依托“青融通”,畅通“金企”对接信息渠道。
聚焦特色物流发展。开展低空物流、快递无人车配送等试点探索,构建无人机物流配送体系;发展TIR、国际航空快递、班轮快线以及海陆空一体化转运模式,提高跨境物流服务时效。
作为全市现代物流产业链发展的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全面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以海港、陆港、空港为核心支撑,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发挥青岛黄河流域便捷出海口优势,强化海铁联运、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拓展全货机航线网络,打通至中亚地区国际陆路通道,全面打造形成立足本地、辐射沿黄、贯通欧亚的国际交通物流服务网络,让更多青岛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