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港,在2021年交上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近日,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
完成货物吞吐量5.68亿吨,同比增长5.6%;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7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8%;实现营业收入160.99亿元,较同期增加28.80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总额57.84亿元,较同期增加2.59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39.64亿元,较同期增加1.22亿元,同比增长3.2%;基本每股收益0.61元,同比增长3.4%。
2021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四位和第五位,外贸吞吐量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二位。
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的巨大挑战和考验,青岛港这份“成绩单”既来之不易又闪亮夺目。
1
液体散货“最赚钱” 集装箱“最硬核”
2021年11月12日,装载江苏盛虹炼化27.4万吨原油的首艘VLCC“新埔洋”轮成功靠泊青岛港,这标志青岛港成功开辟“青岛—江苏”液体散货全程物流新通道,省外市场攻坚再下一城。
2021年,青岛港在液体散货板块着眼省外市场开拓,开辟了江苏、河北、陕西三条物流新通道,进一步延伸了港口货源腹地。
同时,青岛港建成投产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及液体化工码头,提升了进口油、液体化工品接卸中转能力,董家口中石油库区顺利投产,董家口输油管道支线实现连接,为液体散货业务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液体散货包括石油、石油产品、植物油和液体化工原料等,在全球海运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年报显示,青岛港2021年液体散货板块实现利润总额21.53亿元,成为青岛港去年“最赚钱”的业务板块。
2021年,在地方炼厂原料结构发生变化,重质油比例增加,原油库存周转慢的大环境下,青岛港管道输送、仓储业务量增加,“赚钱”最多也在情理之中。
“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以衡量一个港口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尽管液体散货是最赚钱的板块,但集装箱业务作为青岛港的“强项”,同样收获颇丰。
2021年,青岛港在集装箱板块海向、陆向双向发力,深化船公司总部战略,构建“近远洋兼备、干支线联动”的集装箱航线体系。
年报显示,2021年新增航线24条,航线数量和密度继续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其中外贸航线19条,新增内陆港8个,全面构建起沿黄流域腹地市场“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了以青岛港为轴线、辐射全国的海铁联运网络,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七年保持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决定集装箱发展的,首在航线;畅通双循环物流大通道,首重航线。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青岛港的集装箱板块以“最硬核”的方式,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港口力量。
2
“内外兼修” 发力“双循环”
去年10月,在2021青岛·陆海联动高峰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东北亚报告2021》对外发布,青岛港竞争力位居东北亚地区港口之首。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青岛港内贸外贸齐发力,在“大循环、双循环”的“新风口”下,着力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当前,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岛港以新业务、新业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与巴西淡水河谷等矿山合作,落地淡水河谷原矿中转、力拓集团混矿等新业务,混矿业务量稳居全国首位;“一带一路”、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为港口发展赋能,2021年,青岛港新开通航线中,直达东南亚、中东、欧洲的“一带一路”海上航线有10条。
一个综合性大港,必定是“内外兼修”。如今,青岛港虽说已经是东北亚的区域国际航运枢纽,但要成为枢纽中心,还需要进一步撬动国内外的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如今,在青岛港的码头上,能够明显感受到,在外贸船激增的同时,南来北往的内贸船更多了,这得益于青岛港在内贸、外贸上的持续双向发力。
去年以来,青岛港陆续开通秦皇岛、宁波、潍坊3条南北新航线,不仅直接推动了内贸集装箱量快速增长,还使得进出青岛港的内贸货物可中转至环黄渤海其他港口,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青岛港建立港航内贸集装箱市场合作开发机制,连续开通“青岛-厦门”“青岛-广州”“青岛-钦州”3条“两港一航”精品航线,“打造南北物资交流循环布局”“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内贸中转枢纽中心”等构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青岛港坚持国际视野,充分发挥港口作为枢纽、节点的独特优势,在畅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上积极作为,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畅通海陆,以更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新发展格局。
3
向更好的看齐 2022勇毅前行
港口“吞吐量为王”的时代正在远去,未来竞争力既要看体量,更要看质量。
在已经披露年报的几大港口行业上市公司中,上港集团、厦门港、宁波港、青岛港、天津港分列营收前五位;若论盈利能力,青岛港则排在第三位,仅次于上海集团和宁波港。
3月30日,上港集团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约342.9亿元,同比增长31.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76.74%。
2021年,上港集团母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703.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1%,连续12年保持集装箱吞吐量世界首位。同时,在2021年多次刷新单月和单昼夜集装箱吞吐量历史纪录。
上港集团表示,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对港口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是港口进出口货物需求总量与腹地经济发展状况,也密切相关。
相较之下,青岛港坚持业绩为王、市场导向,同样把拓展腹地市场作为重要的抓手。港口与地方政府联系更加密切,融入地方经济更加深入,青岛港密切与外部沟通,在金属矿石、煤炭及其他货物处理及配套服务方面,与铁路公司联合营销,拓展河北南部、陕西、河南等重点市场,三大地区疏运量较上年同期增长49%。
2021年,青岛港大力开拓订舱代理业务,为客户设计“公路+铁路+海运”操作模式,以全程物流业务链条新延伸带动订舱业务增量,业务量同比增长11%;加强与船公司合作,去年完成操作箱量302.29万标箱,同比增长5%;持续发展仓储期货业务,期货交割库仓库成功扩容,期货完成量同比增长65%,青岛港再度成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全国十佳交割仓库”……
当然,对标全球先进港口,青岛港在金融、贸易、航运、港产城融合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突破。因此,加快补齐航运补给服务体系、现代高端航运要素等短板,实现港口能级和城市能级的跃升正成为青岛港发力的方向。
2022年,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全面融合的滚滚大潮让青岛港这个龙头如虎添翼。青岛港将以昂扬奋斗的姿态勇毅前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来源:学习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