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第一个“青岛企业家日”。
当天上午,
市委、市政府召开弘扬企业家精神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倾听企业家声音,
以城市之名向企业家致敬。
陆治原出席座谈会时强调,
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 ,
聚力打造企业发展高地创新创业热土。
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会议,向青岛企业家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家群体,对企业家提出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等殷切希望,赋予企业家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设立“青岛企业家日”,召开这次座谈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体举措,就是要更好体现对企业家的尊重和重视,进一步增强广大企业家的获得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把青岛打造成为企业发展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热土。
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鲁明,市政协主席杨军出席。
座谈会上,张瑞敏、周厚健、黄克兴、谢炳、田学华、霍高原、袁仲雪、李晓雨等8位企业家代表作了发言。陆治原在认真听取发言后说,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大家也是城市的宝贵财富。今年以来,全市广大企业家带领企业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紧盯前沿、锐意创新,承担责任、反哺社会,用智慧、汗水和激情书写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作用。陆治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企业家表示衷心感谢!
●陆治原指出,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和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抓项目、抓招商、抓产业,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和重点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希望广大企业家把企业发展同落实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定信心、扎根青岛、深耕青岛,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典范,当好青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陆治原强调,制造业一直是青岛的传统优势,我们要坚守发展制造业的战略定力,率先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希望广大企业家始终点燃创新创业激情,开拓创新、拼搏实干,与城市共享机遇、共促发展。一是希望坚定走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二是希望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整合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三是希望始终紧跟时代潮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打造“工赋青岛 智造强市”城市新名片。四是希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和规范经营。五是希望潜心深耕主业、做专做精,创造更多高质量的拳头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 陆治原说,服务企业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当好企业“店小二”的服务意识,竭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政务服务。要旗帜鲜明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设身处地站在企业和企业家的角度谋划工作、提出政策,着力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不断壮大新锐企业、培育高成长性小微企业。要统筹优势资源引领撬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吸引集聚更多高端要素,提高产业链发展水平。
会上,宣读了《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青岛企业家日”的决定》,发布了《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2021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上线运行了青岛政策通平台(三期)。
会议采取视频形式,各区市和西海岸新区设分会场。薛庆国、祝华、耿涛、李方民、李建新、姜巧珍、周安,市委有关部委、市直有关单位、中央和省驻青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企业家和商协会负责人等在主会场参加座谈会。
百名企业家“节日”聚首,共话“高质量发展”
11月1日,青岛企业家迎来了自己的法定节日——“青岛企业家日”。当天,在“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100多位企业家和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坦诚交流。
十多天前,市人大常委会将“青岛企业家日”法定化、规范化,在这个特殊日子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可谓意味深长。会上宣读了设立“青岛企业家日”的决定,发布《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和2021青岛市百强民营企业榜单,上线青岛政策通平台(三期),来自海尔、海信、青啤、正大集团、中车四方、山东港口、赛轮集团、青岛云路的8位企业家先后围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言。
半天的座谈会议程紧凑、气氛热烈,鲜明表达了对企业家和民营经济的关心,传递出激发企业家群体干事创业、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将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的浓厚氛围推向高潮。
除了这场备受瞩目的座谈会,在今年青岛企业家日暨企业家宣传周期间,青岛还将举办民营经济专题图片展、前海一线主题夜景展示、普惠金融青岛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把脉高质量发展
企业家对市场前沿动向最敏感,他们对产业发展趋势最有发言权。
会上发布的《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企业加大实物投资、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质效、培育产业新动能以及要素保障等5大领域,提出18条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核心内涵的青岛制造新高地。在创新性上,政策具有两项全国领先、四项全省创新。
来自海尔、海信、青啤、正大集团、中车四方、山东港口、赛轮集团、青岛云路的8位企业家就此畅所欲言,谈产业趋势、谈发展思路、谈困难问题。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将制造业的高质量总结为三个“高”,一是要高于消费互联网,融入工业互联网;二是要高于传统品牌,创造生态品牌;三是要高于传统管理模式,创造物联网时代的引领模式,“这三‘高’都来自于它的前提——弘扬企业家精神。我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强调的不是企业家本人应该具有的精神,而是企业家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拥有企业家精神。”
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
青岛啤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以“实干实践创造高质量发展实绩”为题分享了青啤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青啤集团以啤酒为核心的快乐板块逆势增长,以饮品为核心的健康板块健康发展,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的时尚板块全国布局,智慧供应链创新发展,公司业绩在连续三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前三季度再创历史新高。他认为:“企业家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要像将军一样去思考,也要像士兵一样能打仗。无论企业做得多大,企业家都要矢志不渝地做‘创业者’‘拓荒者’,不能做‘守摊者’‘守业者’。”
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学华
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学华从中车“大国重器”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他认为:一是目标要高,始终坚持担当行业技术的引领者;二是要重视实效,企业高质量经营要用经营结果来评价;三是牢记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协同共享。
直面问题畅所欲言
除了谈高质量发展、谈企业家精神,座谈会还直面问题,让企业家直抒胸臆,其中不乏中肯的建议。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反映了海信B超产品难以进入本地医院采购的问题。他认为,各级政府在政府采购上帮助企业形成市场优势并予以扶持,是成就产业的关键,只有成就产业才能为城市做贡献。
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
“山东港口去年吞吐量超过14亿吨,货值超过3万亿元,但具体交易结算散落在全国各地,青岛占比不足5%。如果青岛本地交易结算比例提高10%,能有效促进商品金融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对产业集聚、地方税收、经济拉动意义重大。”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建议,尽快把青岛港建设成为“北方母港”,进一步提升青岛的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地位,同时聚焦政策集成和突破,吸引更多贸易的交易和结算落地青岛。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仲雪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仲雪提出,国橡中心规划了董家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但在产能指标和能耗指标方面遇到一些困难,希望协调解决,让项目尽快落地,推动青岛市乃至中国橡胶轮胎行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雨
“材料产业存在长周期、长链条、高投资的特点,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需要5年,产业化到行业引领需要4年,从行业优势到行业胜势又需要5年,云路经历了14年的周期,累计投入近10亿元研发经费,花费了大量心血。”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雨建议,从长周期的角度精准支持材料行业。
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
“青岛生物医药产业有很大的潜力,正大制药是全国海洋生物医药的领军者,我们看好青岛的未来,将继续加大在青岛的投资。”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正大制药集团董事长谢炳说。
这样坦诚务实的对话,在政企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展现企业家风采
座谈会期间,一场以“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青岛在行动”为主题的图片展吸引了众多参会企业家驻足观看。
本次展览约150平方米,采用各类图片75幅、视频4个、实物19件,着力突出讲好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故事。展览分为逐浪成势、如沐春风、高光时刻、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亲清政商、筑梦之歌、继往开来8个板块,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同时,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青岛民营企业及企业家风采。
在“千帆竞发”展区,设有“专精特新”产品实物(模型)展,展示了青岛“四新”经济发展成果。现场展出了海丽雅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专用垂挂吊索、青岛浦芮斯光电技术的磁光开关、天邦牌浸胶芳纶系列产品、青岛丰光的6关节机器人、青岛海泰新光的精准外科手术工作站等19件青岛民营企业的高精尖技术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水下探测、高端制造、生活、医疗等多个领域。这些“青岛造”的核心产品解决了曾经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智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展现了青岛企业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方面付出的努力与硕硕成果。
来源:青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