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勇扛重任,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战略,聚焦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建设,链接全球资源和市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加速崛起。
凝聚上合力量
近日,一辆搭载1600多吨大豆的列车缓缓驶入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这是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快线”首班大豆回程专列,标志着上合示范区在贯通东西多式联运物流运输大通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国际货运班列粮食进口渠道。
当前,上合示范区正加快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建设,常态化开行25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9个城市。今年1至4月,上合示范区中欧班列(齐鲁号)已累计开行286列,同比增长36.8%,占全省总开行量的46.96%,居全省首位。
一列又一列在亚欧大陆上呼啸穿梭的班列不仅连接了物理空间,也为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国际班列线路从2019年的2条增至16条。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从2019年的8.5亿元增至2021年的40亿元。2020年以来新增(中俄)生物医药产业园、拓邦智能控制运营中心等20个上合元素项目。
同时,上合示范区积极创新疫情影响下的国际交流方式,通过“云聚上合·共谋发展”“友城合作·共创未来”等系列活动,与200多位使节、200多家企业互动交流,线上线下举办200余场经贸对话活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建有友好城市4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7个,上合示范区在上合组织“朋友圈”的知名度、吸引力不断提升,用开放凝聚了“上合力量”。
项目建设“加速度”
站在上合服务中心高处望去,高楼栉比、塔吊林立。青岛如意湖商业综合体项目地下施工已基本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地上钢结构施工;上合广场、上合青年创业中心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一大批重点项目正抢抓黄金施工期,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持续“加码”。
在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室内装修、室外管网、道路以及绿化施工。
“目前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厂房、办公楼、宿舍楼、餐厅主体结构已全部结束,预计今年6月陆续投产,年内3期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比原计划提前半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山东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孙飞介绍,项目拟建4.0兆瓦、6.0兆瓦和8.0兆瓦风机整机生产线,主要进行海上风电高端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打造亚洲最大的、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高端风电装备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内及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先进的智能风电装备。
据介绍,上海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从拿地到开工60天,从开工到一期封顶8个月,今年实现全部竣工投产,上合示范区用“‘上’心服务·‘合’您心意”政务服务品牌,推进项目快落地、快施工、快达效。
据统计,2020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共引进吉利卫星互联网等总投资1752亿元的51个项目,新增上合(青岛)绿色香辛料交易市场等20个上合元素项目。目前,示范区核心区在建项目38个,总投资485.28亿元,其中,普霖新材料、贝特重工等总投资236.87亿元的18个项目将于今年年内投产。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5月中旬,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上合示范区重点在建项目全部按照时间节点和进度要求,快速、有序推进,形成开工项目你追我赶、施工项目热火朝天的生动局面,为上合示范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切实打牢项目支撑,不断夯实硬实力、蓄积新动能!
创新赋能添活力
大项目云集固然可喜,而上合示范区更看重的是制度创新——以开放倒逼改革,高起点建设制度创新试验区。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已落地实施35项富有上合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初步形成了“四便利一领先”富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创新框架体系,创新案例中90%以上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涉及物流、商贸、科技、人文交流等与上合组织国家交往的方方面面。
比如,“信用上合”是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首个跨境征信平台,为上合组织国家双多边贸易提供征信服务,推进地方经贸投资合作的绿色、稳健、可持续发展。
近日,《上合示范区2022年制度创新工作行动方案》印发。该方案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坚持“独特性、开放性、首创性”原则,结合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需要,着力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围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人文交流、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金融开放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7个方面,提出了30项制度创新事项,为今年制度创新工作定下奋斗目标。
提升“四个中心”功能是上合示范区制度创新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国际物流便利化方面,上合示范区将打造中欧班列海外集结中心的合作新样板,将探索在境外货源组织、双向通关便利化、货物分拨等方面开展便利化合作,完善拓展境外物流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境外物流服务能力。在推进现代贸易便利化方面,将建立区关税务企业信用认证协同机制,探索海关AEO(经认证经营者)、税务A类企业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在推进双向投资便利化方面,将加强上合组织国家商协会、服务机构和企业联系,积极打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投资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在推进商旅人文交流便利化方面,将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建设,计划今年线上、线下开展高质量培训75个班次、7000人次。
围绕“实好美响”下功夫
2022年,上合示范区将围绕“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下功夫,发挥核心区突破示范作用,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加速成为项目建设主战场、对外开放主窗口、国际合作主力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多新突破。
围绕“做实”,全面突破区域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青岛上合经贸学院建设,发挥物流枢纽乘数效应,实施贸易倍增计划,探索易货贸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加快科创载体建设,促进优势项目集聚发展;开展“上合之夏”等人文交流活动10场以上,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文化互鉴、民心相通。
围绕“做好”,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加大“两张清单”事项争取力度,做优“智创上合”制度创新品牌,丰富“‘上’心服务·‘合’您心意”服务品牌内涵,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
围绕“做美”,建设上合风貌新城区。提速核心区开发建设,构建全域覆盖、多规合一、绿色低碳的高质量规划体系,完善功能布局、优化空间形态、凸显上合特质,推动产城融合取得新成效。
围绕“做响”,打造国际合作新窗口。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建设,争取实现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均有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积极申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友城合作论坛”等活动。更加主动讲好“上合故事”,加强国内国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全方位扩大上合示范区影响力。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的工作方略,强化核心区突破示范作用,依托全市资源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间经贸合作,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通讯员:王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