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曹妃甸港矿石码头股份有限公司“陆海联动”创业团队榜上有名。
谁言瀚海无芬芳 红柳根深嫁绿梭
——记扎根荒滩、向海图强的曹港集团矿石码头“陆海联动”创业团队
在渤海之滨,在孙中山先生1919年《建国方略》中拟建的“北方大港”所在地,矗立着一座业内闻名的大型专业化矿石码头,这里是曹妃甸的“打卡地”、“明信片”。
201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凭栏远眺并嘱示:要努力把唐山、曹妃甸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作为承载时代使命的世纪工程,掀开了世界发展进程的新一页。
海运强则国运强,港口兴则国家兴。扼守渤海湾深槽“咽喉”,坐拥“钻石级”港址,承载国家战略的历史使命,作为曹妃甸港的领航旗舰,曹港集团矿石码头“陆海联动”创业团队扎根盐碱荒滩,十年磨一剑,在无前人涉足、无经验可循、无资料可考的艰难背景下,成功开辟出一条以曹妃甸港为原点,海向经渤海湾内延伸至黄河海域的深水航路,陆向经国铁大动脉、覆盖西北腹地并延伸至蒙古国、中西亚及欧洲地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用如椽巨笔谱写了一则不畏险阻、开疆拓土、以港兴域、产业报国的感人至深的曹妃甸港故事。
一、破除艰难险阻,打通渤海湾深水航路。
曹妃甸素以天然“钻石级”建港良址而著称于世,是渤海湾内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即可建设大型泊位的深水岸线资源。曾有专家预言:曹妃甸将是未来中国的“鹿特丹”。
码头深水化、船舶大型化是水运行业的发展趋势。曹妃甸港甸头区资源禀赋独特,是当时渤海湾内少数尚未充分开发的深水岸线,具备建设30-4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先决优势,建成停靠40万吨级船舶的码头重大意义不言而喻,这将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我们就建多大的码头”,创业团队的领头人——曹妃甸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克生在矿石码头建设之初,就一锤定音:建设2个25万吨级散货泊位,码头主体结构兼顾40万吨级散货船舶。
自项目谋划起,该团队就锚定目标,努力克服资金紧张、启动惯性阻力大等困难,打响了“攻坚战”。甸头区近海海底地貌复杂,施工区域狭小,极易受海浪、天气因素影响,2011年8月,曹妃甸海域连遭两次台风袭击,海上施工一度受阻,他们合理调配机械、人力,24小时满弓劲发,团队主要工程人员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攻坚期100多天不曾离岛,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700多根钢桩钉入海底,10万立土石方倾灌,7万立混凝土浇筑, 800多个日日夜夜的鏖战,这座高等级的现代化专业矿石码头于2012年4月竣工并在当年实现投产运营,打开了区域钢铁产业原材料进口的经济便捷通道!
2015年7月,随着国家港口行业政策调整,该码头的两个泊位正式获批40万吨船舶靠泊资格,同批次仅有大连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所属四个码头五个泊位,可谓凤毛麟角。但受航道、锚地、水文等多重制约,要实现40万吨级船舶进港靠泊却着实不易。
梦想与现实的间距就是求索加实干!该团队乘势而上,一鼓作气,终于在同年11月15日,实现首艘40万吨级矿砂船减载靠泊,曹妃甸港迎来“大船时代”!
此时,受渤海内习惯航路自然水深的影响,40万吨级船舶进入渤海湾吃水限制在-21.5米,2015 年至 2020 年间该码头陆续接靠的43艘40 万吨矿石船均在渤海湾外港口减载后靠港,无论是对航运企业,还是港口企业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码头潜能无法充分释放,港航企业的运输效率不高。
为充分释放渤海湾内唯一两个40万吨级专业铁矿石泊位能力,改善国际铁矿石原料运输格局和运输航线选择,降低铁矿石原料供应链总成本,陆海联动团队正式启动了彻底打通渤海深水航路,实现40万吨级矿石船泊满载靠泊曹妃甸港的重点攻关项目。
当时专家有言,“在渤海湾内推40万吨船满载靠泊没有先例,船公司的经验航路水深在-24.5米左右,而该船型满载吃水达-23米,这条路难上加难”。创业团队虽然预知该项目的艰难,但现实难度仍大大超乎预想。通过密集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得知,渤海海域的水深、潮汐、气象以及大型船舶的安全航行等相关数据几近空白,需要各专业的团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论证、模型及实船试航才能得出。最关键的是渤海水域的海图较为陈旧,仍在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图。
2018年11月,该团队在河北海事局、曹妃甸海事局的指导下,联合国家海洋局秦皇岛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大连海事大学组成项目研究组,展开 “40万吨船舶重载直靠曹妃甸港”的课题研究,全力破解痛点难点问题——老铁山至曹妃甸深水航路中间部分水域水深因素,而在不改变航路自然水深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调整船舶富余水深和充分利用潮高来解决水深不足的问题。
屡次求索无果和折返,曾一度让团队陷入迷茫。2019年以来,公司党委先后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破局的“催化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衡量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就是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经过一轮严肃的党性锤炼和精神洗礼,他们重振斗志,查文献、定框架、建数模、测潮汐、搞评估,经过为期两年8个月的连续奋战,该项目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后续实操提供了可靠理论支撑。随即,该团队又与国内最大的散货海运商中远散货运输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大船进港铺平了道路。
2021年7月6日,37.7万吨的“远见海”轮重载直航靠泊矿石码头,开创了渤海湾内航运史的新纪元!掌握了40万吨级矿石船舶重载直航的主动权,借助中国五矿集团在国际铁矿石贸易方面的优势,这里正加快建成亿吨级铁矿石交易中心项目,助推我国北方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将对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感念家国情怀,服务区域大局和国家重大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时时激荡着创业者的心。矿石码头是曹妃甸港的领航旗舰,也是曹妃甸港发展奇迹的缩影,在创业团队的引导下,按照功能分区、错位发展的理念,曹妃甸港构建了三大港池共同开发,大宗散货、件杂货、液化品、集装箱各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向绿色智能港口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仅历十几年,一个世界级 “北方大港”横空出世,累计建成各类深水泊位100个,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以上,成为沿海单体港中最大的矿石接卸港、钢材下水港、煤炭输出港,这在国内外港口史上绝无仅有!
海向大航路的疏通和陆向大通道的贯通是创业团队的两大核心任务,也是终极梦想。他们就是要在国家千秋伟业的历史进程中找定位,将曹妃甸港焊接在国家战略的铁轨上。在探索深水航路的同时,陆向大通道的开拓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15年12月,历史的机缘再次眷顾曹妃甸港,以曹妃甸作为终点的唐呼铁路正式通车,曹妃甸港也成为国内唯一连接大秦、唐呼两条国铁能源大动脉的港口,这预示着腹地范围向西延伸了几千公里……
曹妃甸港虽然在规模等级、配套设施等方面加速提升,但客观而言,此时还只是满足唐山及周边省市的货运基本功能,只担负了以唐山各钢厂为主的“业主码头”职责,仅作为山西等中西部地区煤炭下水港,功能发挥单一。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部地区与曹妃甸港有千山之隔,传统意义上的习惯出海口较多的选择与连霍铁路贯通的连云港港,对这个经济便捷的新兴大港知之甚少,甚至不为所知,曹妃甸港西征之路阻且长。
“我们要把曹妃甸港的经略文章抒写在祖国广袤的西部大地上,助推西部地区融入世界海洋经济、参与国际分工!”创业团队锚定目标,豪情满怀,决心破除梗阻,拿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曹妃甸港方案。
2015年4月,王克生董事长带队组成“西北腹地考察小组” ,驱车8000余公里,走访了内蒙古多地政府及重点企业,返程后形成专题报告,系统论证了唐呼铁路开通后我国西北地区及蒙古国海铁联运格局将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全域视角筹谋曹妃甸港未来走向,这就是 “西北腹地”战略的雏形。
据此,以曹妃甸港为东方桥头堡,以唐呼铁路为水铁联运“主动脉”,规划以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为出境口岸的东、中、西三条主干线路,形成向西连接中亚、向北连接蒙古国、俄罗斯,向东对接日韩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渝破险阻。2015年以来,该团队以“西北腹地”战略为指引,攻城拔寨,闯关夺隘,他们成为了曹妃甸港进军西北腹地的播种机、宣传队,保利集团、国电投、包钢、陕煤等一大批西部重点企业与港口迅速达成战略合作,先后在西部重点地区设立15个内陆港,形成了全域布局、点面结合的内陆港体系。2017年5月,在李克强总理的见证下,曹妃甸港又与安特卫普港达成友好港协议。以此为依托,先后开行了曹妃甸港-乌兰巴托、唐西欧(曹妃甸港-西安-塔什干/莫斯科)、乔伊尔-曹妃甸港等中欧(国际)班列,架构起一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曹妃甸港成为西部大开发、区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龙头和强力引擎,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
在兴港报国、发达腹地的创业精神激励下,港口小家经营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多年来,该团队带领广大员工匠心筑业,坚持走技能报国之路,于2014年成立“宋涛创新工作室”,现为国家级“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屡屡斩获各类成果奖、专利奖,专业人才层出不穷,反哺港口运营,打造了富有港口特色的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鲜活样板”。
正是这种上下举力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撬动了港口生产大盘:从开港之初的2689万吨/年,到如今的累计吞吐量突破3亿吨,从首艘40万吨船舶“宏远”轮的作业效率打破世界纪录,到首艘满载直航曹妃甸港的40万吨船舶“远见海”轮13149t/h的单船作业效率时隔5年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时光不负追梦人,十年功成载誉归。在该团队的带领下,矿石码头先后斩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单位”、“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北省科技小巨人”、“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水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曹港集团矿石码头“陆海联动”创业团队正以坚定的信念、坚实的步伐,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坐标,倾力推动曹妃甸港向海陆双向辐射、多式联运集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国际枢纽港转变,全力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海上门户!
他们已成为曹妃甸港最具风采活力的代言人!
附记:在曹妃甸海边的盐碱滩涂上,生长着一种木本植物——红柳,具有耐寒、耐旱、耐修剪等多种特性,根须最深可达30多米,以汲取水分,它无惧盐碱侵蚀、风沙肆虐,用生命的绿色浸染荒滩,以挺拔的姿态昭示顽强,以无悔的付出吐纳芳华。
曹港集团矿石码头“陆海联动”创业团队有着“红柳”般性格基因,他们常年扎根曹妃甸这片新兴的发展热土,无怨无悔,以铸以陶,于平凡中成就伟大,咸苦中续写辉煌!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即便直面各种质疑、非议和不解,但从未灰心,从未退缩,始终抱定行则必成、舍我其谁的决心,将这样一种责重山岳、水利万物、海纳百川、港通天下的家国情怀和企业家担当浸入骨髓,融入血液,付诸实践!
来源:环渤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