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一带一路”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嘉宾分别围绕“气候变化与伤害预防控制”“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对脆弱人群的健康影响”等议题展开探讨,为气候变化下的健康应对方式,以及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建言献策。
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本次活动旨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中儿童与健康、儿童与环境相关要求,提高对儿童重大传染性疾病、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管理,推动开展"儿童健康综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提出,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对老人、儿童、孕妇等人群,及社会经济发展薄弱地区。
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变化,导致引发传染病,如伴随洪涝灾害而来的传染病,尤其是与饮食相关的传染病,还会严重影响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广州市政府重大卫生决策专家陈少贤认为,气候问题和人类的健康紧密相关,希望通过活动让大家既关注大环境的健康,也关注生活环境“微小气候”的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为爱工程”——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公益行动也在当天正式启动。该公益活动计划通过开展一系列儿童健康成长保障公益行动和科技同行的方式,开展公益性学术和科普活动;通过有效的科技及监管运营模式规范完善儿童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科学设计监测评估方案方法和开展第三方有效评估,从而提升儿童健康监测评估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及专业化水平,为推动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提供高质量的保障体系。(记者 何伟奇)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