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三个十大”行动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奋力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7月4日起,山东新闻联播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行进式主题报道,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落实“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的具体做法、有力举措和实际成效,展现全省上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神面貌。在“十大创新看青岛”采访中,海尔牵头打造的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动能,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堪称“十大创新”之闪耀之星。
理想变为现实
以前,想要通过一个平台链接起无数不同类型的智能家电隐私数据,并不现实。在国创中心,这个理想变为了现实。当记者走进国创中心时,海尔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智能家电行业首个数据合规治理平台进行联动调试。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安全事业部研发总监郭忠泉告诉记者说:“每一个终端数据都是百万级以上的体量,而且这种数据相关属性配置也不一样,如何将这些海量数据在这些众多的应用场景中去进行盘点,就成了我们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除了体量的难题,隐私保护也至关重要。为了综合解决这些行业难题,国创中心结合相关法律、行业标准与消费者需求,搭建起一整套问题规则库,利用库内模型与企业产品的大数据比对,进行全流程监测评估。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安全事业部工程师刘帅介绍说:“给家电企业划定了一个个人信息使用的边界,在我们的设定的边界范围内,企业可以进行自由创新,可以更好地规避个人信息使用的合规风险。”
科技创新强链
目前,国创中心整合家电、通信、软件、高校、科研院所等多领域、多行业技术力量,设立了9大重点创新实验室,业务合作基本实现国内头部家电企业全覆盖。对于国创中心的未来规划,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桂志辉表示:“未来,我们还将紧抓家电芯片国产替代机遇,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制定新一代软、硬件技术方案,推动整个传统家电行业的转型升级,奠定我们在高端智能家电行业占据价值链制高点的基础。”
搭建创新平台的同时,青岛还聚力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1年,青岛市新建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1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5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1家。青岛市科技局局长朱铁一表示,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经费分配机制,市级科技创新资金90%以上要投向企业,来支持智能家电等七大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和发展。
“飞地”模式引才
创新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支撑。其中典型的一个案例是,上海一家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司——上海链接者集团,来到胶州后,计划在上合组织国家投资建设能源化工项目,但海外人才团队迟迟无法组建。上海链接者集团董事长仁志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人才的专业领域覆盖了国际贸易、油气储运、国际物流以及能源化工行业的生产技术研发的人才。我们作为一家中国本土走出去的公司,很难在国际的用工市场中建立起很好的品牌,很多海外人才无法建立信任。”
记者了解到,对于链接者面临的人才难题,胶州组织部门正在为上海链接者集团落实海外人才方案。今年以来,胶州市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海外“人才飞地”,捕捉、孵化、引进海外人才资源。不到2个月,胶州市已协助链接者组建了30多人的专业人才团队。胶州市“人才飞地”运营单位负责人王栋表示,打造海内外机构、高校、企业和协会共同管理、联合创建的“人才飞地”模式,建立专职的运营团队负责海外“人才飞地”的运营管理,实现高层次人才、产业项目和科技成果的双向互通。
据介绍,通过“飞地”模式,青岛市已累计离岸使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多人,在青落地项目13个。2021年,青岛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6.1万人,人才总量突破251万人,新当选院士3名,新增国家级人才工程22名,均列全省第一。
对于取得如此优异成绩,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表示:“以市场主导、优化生态为重点,人才政策让企业说了算,谁是人才让市场说了算,并不断完善政策、资本、数字、服务四大赋能体系,人才集聚与人才引领发展的效能不断增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强市场、做优生态,在成就人才中成就青岛,为人才强鲁贡献青岛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聂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