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山东省领导组成“观摩团”到青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新”字是关键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2-07-16 21:08

五年之期即将到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冲刺跑”。

7月13日至15日,山东省举行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并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持续巩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全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省委书记李干杰,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出席会议活动并讲话。

本次观摩活动先后在青岛、烟台、威海3市进行,主要聚焦2021年以来新建成投产、投用的重点产业项目、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节点关注新旧动能转换,选择这些规模体量大、创新元素多、融合程度深、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予以关注,一方是因为2022年正是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之年,攻坚奋进更需加压落实,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实行新旧动能转换,是如今发展格局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保持领跑能力的“关键一招”。

一个区域或国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制造业的竞争力,抓好这一“牛鼻子”不仅能够夯实实体经济大盘,应对多重发展压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先进的制造业更能够凭借其科技含量对其他产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面对新时代新格局,更要拿出决心、加快脚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向更深处进发。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三核”之一,青岛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中爬坡过坎、勇攀高峰,培养出一批高新产业,吸引一批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项目落地,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本次活动中,观摩团队前往青岛的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高速磁浮列车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中航发磁性材料产业园、青岛微电子产业园、“国信1号”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项目和北京汽车整车制造总部基地共六个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这些项目涵盖了青岛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培育产业,有中车四方的大体量,也有云路股份“专精特新”小而精,多方位展示了青岛发展的新锐力量。

看出信心,比出干劲,对青岛来说,本次观摩是一次交流经验、展示方法的机会。站在“五年突破”的时间节点,面向2022年下半年的发展目标,青岛积蓄势能,继续出发。

1.贯穿全程的关键字:新

新旧动能转换,最终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新”。总结本次参观项目,能够发现“新”的特点贯穿了全程。

首先是项目的时间新。本次观摩的项目主要为2021年以来新建成投产、投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新兴基础设施项目。时间上的“新”代表着这些新项目走在时代前沿,在短时间内取得强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些“新面孔”展示着青岛梯度培育的成果和发展的活力,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时代和市场的需求,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示范和新方案。

其次,这些新项目中,有许多都瞄准了新产业。从海克斯康智慧产业园到青岛微电子产业园,在本次观摩中新兴产业项目成为了一抹亮色。体现了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外,发力新兴产业,争抢未来赛道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一环。

以青岛微电子产业园为例,该项目就是要抓住智能制造、物联网、车联网崛起的风口,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传感器生产基地。园区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亿只智能传感器的能力,更吸引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完成整条新兴产业链的构建。

新产业也要有新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从建设到运营都把握住时代脉搏。作为全国首个“双碳软磁产业园”,中航发磁性材料产业园大力推行源头替代,强化排放控制,坚持“双碳”环保战略,同时加强数字赋能,科技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引领行业发展。

新项目、新产业、新理念,追高逐新,是本次观摩项目的共同特点。而对“新”这一要素的重视,正是山东省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以贯之的重要导向。


2.以“新”为钥叩开时代之门

山东省对“新”的追求由来已久。

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重任在肩的山东,拿出了“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路线图。这是国家的期许,也是让山东省经济发展焕发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山东省制造门类齐全,制造业也是山东省的看家本领之一。但也有着内部大而不强、大而不精,企业高能耗低产出的隐忧。

为了让发展的脚步更加轻快,进一步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山东省推行新旧动能转换势在必行。

五年来,通过发力十强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山东以科创引领发展,大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2022上半年经济增速3.6%跑赢全国,也是在转型过程中交出的阶段性答卷。

青岛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一直以来走在前列,在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中扮演重要角色。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青岛市“十强产业”增加值1180.8亿元(不含现代海洋产业),同比增长11.5%,对全省贡献率16.15%,全省排名第一。

为更好承担责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发布《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确定了7+10+7的产业链培育计划,并坚持创新赋能,以沃土计划提升岛城科创实力,对优质项目进行入库和奖补,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含金量”。

向科创的顶端进发,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青岛以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城市蝶变,并持续领航,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持续创新引来不竭动力

“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技术飞速发展,产品更新迭代迅速的当下,发展速度稍有放缓就会落于人后,由“新”变“旧”。

要持续保持竞争力,在攻关新技术、发展新产业的道路上时刻走在前列,源头是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都需要科技参与,用技术带来附加值的提升。

青岛提出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汇聚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字号”科研平台,和29所高等院校,同时发布沃土计划,鼓励企业发挥离市场距离近、嗅觉敏锐的优势,以转化为目标进行技术创新。

多主体培育,多举措鼓励,青岛要建设的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生态。实现人才从培育到就业,技术成果从研发到落地全流程的通畅,在全市构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以科技为抓手,维持城市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

在山东省颁发的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中,青岛占据102席,数量为近年来最多,在全省占比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青岛市“四新”经济增加值1144.8亿元,增速达到12.5%,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94%,比去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的力量能够有效辐射到经济发展领域,青岛以强科创来提经济,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时刻保持竞争力。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不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深耕新旧动能转换,青岛迎来的是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不断提速的未来。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