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已陆续印发。为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专项规划内容,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将陆续组织我市“十四五”专项规划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11月9日,举办此次系列发布会的第八场,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贸促会分别围绕能源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和国际会展名城建设的“十四五”规划进行发布。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二级巡视员刘凯,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东,市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宋磊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市发展改革委
《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为落实国家、省能源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政策推动作用,在编制过程中,主要做到三个有效衔接:
一是规划编制与实施路径有效衔接。采取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对我市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能源发展趋势,提出我市的目标任务。同时,围绕目标任务确定了推动实施的政策措施、重大工程和条件保障,确保《规划》印发后能够顺利推进。
二是规划内容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有效衔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规划》在指导思想、主要目标等方面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要求,对接国家、省能源发展规划,立足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及能耗双控政策,确定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为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规划落实与年度工作有效衔接。积极与国家、省发展改革委和能源局沟通,及时跟进了解能源方面政策导向,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征求部门、区市意见建议,统筹考虑五年目标任务推进落实措施和重点项目,科学研判年度重点工作,确保《规划》各项支撑要素全面有效。
《规划》系统梳理了“十三五”以来,我市积极应对能源需求增长态势,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和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新要求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能源安全保障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紧密契合我市“十四五”能源发展新需求,深入实施“三三三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能源保障能力,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有序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规划》提出了4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总量调控目标:综合考虑经济增长、能效提升等因素,结合国家、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形势,到2025年,完成省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煤炭消费压减任务,电力装机总量达到1090万千瓦左右,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12亿千瓦时左右。
能源结构目标: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新要求,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到2025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23.5%左右。煤电电量、清洁能源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优化到21.5%、27.0%、51.5%。
能源供给目标:拓展能源供给渠道,强化能源供给安全保障,进一步增强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电力供应、天然气接卸及输配、电煤储备等能源供给能力实现大幅提升。
节能降碳目标:深挖节能降碳潜力,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能源绿色高效发展。到2025年,完成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
为完成发展目标,《规划》聚焦“三三三四五”发展战略,提出了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主要包括:
加快清洁低碳转型、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压减等“三大计划”。推动可再生能源倍增,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扩大天然气消费,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加快落后煤电机组、燃煤锅炉淘汰,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幅压减煤炭消费。实现能源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能源供给、电力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电力供应。
夯实能源供给基础、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方面,聚力完善智慧电力供应、多元燃气供应、综合油品供应等“三大体系”。坚守安全底线,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品种多元、渠道多元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应急储备能力,全面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
强化绿色节能发展,推进质量效率提升方面,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能源消费“双控”、重点领域节能等“三大工程”。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科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推动重点耗能行业转型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助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着力强化重点能源研发、先进技术应用、智慧能源创新、能源装备产业等“四大引领”。深入实施能源创新发展战略,推进能源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关键技术能源科技攻关,培育壮大能源装备产业,创新综合能源服务、分布式供能等能源利用模式,打造重点能源研发平台,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能源科技体系。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市场体系方面,持续深化重点能源领域、能源市场配置、能源运行管理、能源安全管理、能源合作交流等“五大改革”,优化能源要素配置,提升能源管理能力,构建现代能源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