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青岛丨“国信1号”养殖工船:为未来海洋渔业打开广阔空间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2-08-23 10:33

锚泊于黄海海域的这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就是一座移动的海洋牧场。外表看起来像货轮,但这艘船的船舱里有近9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15个养殖舱。

记者:

在舱的这两侧都有一些电路系统,它是做什么用的?

孟广玮 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工程师:

这个舱里现在养了25万尾大黄鱼。我们每个舱水下安置了4个摄像头,可以从监控室实时观察这个养殖舱里各个水层大黄鱼的游动状态,同时在这个养殖舱上方,我们安装了4个水上摄像头,保证水面鱼游动的状态也可以实时观察。

在养殖监控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屏幕监控全船的氧气系统、投饲系统、养殖海水、养殖光照等各类系统运作的情况,实时监测养殖舱内水体的温度、盐度、溶氧度和酸碱度。

张璐 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我们全船在整个船舶动力和养殖系统一共布置了2108个传感器,这2108个点位,可以让我们整个养殖工船看得到,摸得着,测得准,比如说溶解氧,我们可以实时地监测,如果溶解氧发生异常,比如说突然降低。我们可以实时地去启动我们的应急增氧这样一个措施。

“国信1号”构建了船端智能化管控中心和船岸一体化智慧云平台,全船监测点对舱内的水、氧、光、饲、渔进行集中控制与实时监测,确保船岸一体联动,从而实现智慧化的养殖。

徐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

“国信1号”是一个全新的农业的生产的基本建设的一个平台,这样一种工业化的这个生产体系,改变我们原来传统的养殖方式,一种季节性的方式,就是说,我可以在这个工船上可以实现全年的生产,每个月都能产出,向市场供应稳定地供应相应的养殖品种。

从鱼苗入仓、投喂养殖到运输加工给补,在一艘船上构建起了一座渔业养殖加工厂。目前这样的养殖工船还只是我国深远海养殖运营的试点项目,从长远来看,这种新型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模式,为未来海洋渔业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徐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

这样的一种养殖方式也是跟现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倡导的“蓝色增长”这么一个倡议,他们觉得,未来人口到了90亿以后,解决人的吃饭的问题,解决人的食物的问题,只有向这个蓝色的海洋要食物资源。

相关资料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 船体总长249.9米、型宽45米、型深21.5米,载重量约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全船共15个养殖舱,单个养殖舱养殖水体约为5600立方米,全船总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项目于2020年初签约落户青岛蓝谷,由青岛国信集团发起并联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研发建造,2020年12月启动工船建造,并于2022年5月交付运营,其首批出品的“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将于9月前后上市销售。

青岛蓝谷大力支持“国信1号”的运营筹备,其中,该船海洋产业投资母基金青岛蓝谷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推项目实现了由实验室科技成果向产业示范应用的突破和落地。蓝谷将继续支持国信集团加快项目产业进度,启动国信2号、3号船建造,并同步进行超大型(30万吨)船体功能论证和总体设计,探索亲本保存、苗种繁育、全周期工业化养殖,提前储备关键技术,为世界深远海养殖打造“中国样本”,助力青岛掀起以设施渔业为标志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