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本届丝博会以“互联互通互融·共进共享共赢”为主题,会期五天,来自韩国、泰国、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嘉宾和客商以及国内20多个省份的客商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会,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国际合作新机遇。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精彩亮相本届丝博会,受到参展商和参会观众关注。
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喷涂聚脲、阻尼材料等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30项;参与1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承担军工课题2项,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在先进制造业帮助众多客户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参与了国庆70周年庆典、北京冬奥会场馆、大连湾海底隧道等大型项目,参与项目荣获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公司先后被评定为青岛市隐形冠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瞪羚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称号。
技术创新“朋友圈”越来越大
今年1月,爱尔家佳进入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第一季度,爱尔家佳新增授权4项国家发明专利,使国家发明专利总数达到33项;由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牵头的“面向高端应用的阻燃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而爱尔家佳承担了其中无卤阻燃聚脲弹性体及产业化子课题。
在王宝柱看来,我国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的部署及持续快速发展,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材料弱国”到“材料大国”的转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关键新材料的阻燃技术发展明显滞后于需求,亟需攻关研究,实现技术突破。
爱尔家佳承担的这项子课题,恰好聚焦国家战略任务,切中行业发展瓶颈和突出问题。
对于爱尔家佳研发团队来说,课题是国家对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重托,在不断挑战高难度任务的过程中,企业也在拔节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爱尔家佳与国内多所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因课题结缘,在持续深入推进的技术合作中不断巩固合作关系,逐渐建立了高质量的科研“朋友圈”。
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前沿技术的同时,爱尔家佳看到了产品应用方面的更多可能性,“兼具高阻燃和耐老化特征的安全防护材料的关键技术的突破,将在建筑、船舶、石化等领域触发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
这些年来,爱尔家佳已经摸索出一条“前沿布局、课题引领、需求驱动”的技术创新模式。从2018年以来,爱尔家佳已经承接国家及省市课题9项,另有3项课题正在申请中。公司2018年承接的军委科技委课题已经通过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高性能弹性防护材料技术的空白。
走向世界的“小巨人”
聚脲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就是中国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机会清单的体现。爱尔家佳总经理王宝柱,从事聚脲弹性体材料技术研究27年,是中国聚脲弹性体技术发展的探路者。如今,爱尔家佳已经牢牢掌握这一“硬科技”的命脉。
目前,爱尔家佳的产品成功开拓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等《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市场,应用场景“可上天,可下海,可军工,更可民用”。
专注实业要“十年如一日”,谋求发展却要“日日创新”。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到“山东瞪羚”,再到如今的“小巨人”,爱尔家佳一步步进阶的背后是科研攻关的“大支撑”。
在研判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时,“研发投入占比”是重要的指标。据介绍,爱尔家佳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在7%以上,这一数字在民营企业中十分少见。
在爱尔家佳的人才结构中,技术研发相关岗位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引进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权威专家,也包括扎根爱尔家佳十多年来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
“研发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现在形成的突破性的成果是爱尔家佳研发人员几年甚至十几年努力的结果。”在爱尔家佳研发团队看来,技术创新的成果不但取决于技术投入的强度和力度,在某种意义上,技术创新也是时间的函数。
爱尔家佳有着更大的梦想,即五年成为世界聚脲第一品牌。谈及未来的发展,王宝柱信心满怀地说:“我们对这个目标的分解是中国聚脲市场依然成为世界最大的聚脲市场,而巩固中国第一的地位,就会成为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