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0-01-22 23:15

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

1月9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复胶州市设立省内首批“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在昨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徐守国对《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进行详尽解读时表示,经过一年多的积极争取,我市已成功推动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获批。下步将叠加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势,全面发力、创意突破,加快形成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良好势头和实质成果,形成对全市开放发展的引爆效应。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将在平台搭建、设施联通、国际贸易、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取到2022年,基本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贸易制度创新试验区、国际产能合作引领区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

平台搭建等先行先试

将重点推进五项任务

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以胶州湾国际物流园为核心,以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为试验载体,覆盖胶州市全域。

徐守国表示,胶州“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将在平台搭建、设施联通、国际贸易、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推进五项任务。

突出陆海统筹,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开展多式联运标准化试点,探索制定多式联运运输标准。推进多式联运设施联通,申建国家陆路开放口岸。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体系,申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胶东国际机场枢纽门户功能。争取第五航权政策落实,更多国外航空公司执飞胶东国际机场。持续扩大“齐鲁号”欧亚班列运力运量,拓展中亚、俄罗斯方向国际班列回程货源,推动双向运行,探索国际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和发展国际班列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业务。

突出上合特色,大力拓展国际贸易。依托上合组织投资贸易青岛服务中心,探索服务贸易新模式,支持企业拓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推动形成服务贸易集聚区。建设转口贸易基地,试点建设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农产品进口(进境水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准入。建设“数字丝绸之路”,依托中国(青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和供应链、信息服务商。建成集通关、展示、交易、结算、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

突出双向投资,大力开展产能合作。建设好柬埔寨斯努经济特区等境外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省级境外园区。引导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领域骨干企业到国外建设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贸易公司。发挥建筑、钢结构、铁塔等传统产业的集聚发展优势,深化产业投资和优势产能合作。鼓励电力装备、金属结构等优势行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争取交通、市政、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人才平台载体支持力度,鼓励“一带一路”研究机构等智库平台落户胶州市。

突出资金融通,大力培育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发展贸易金融,培育、引进特色专业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未来金融研究院品牌,引进特华博士后工作站山东分站科研机构。建设上合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产业园、保险产业园等金融机构发展载体。创新金融政策,积极推行境外发债备案制,募集低成本外汇资金。探索实行外汇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企业外债注销登记下放至银行办理试点。争取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信保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胶州市“一带一路”项目给予倾斜。

突出文化底蕴,大力促进民心相通。推进多元文化交流,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竞技体育赛事、地方特色餐饮、影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深化科技教育合作,探索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支持境外科研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先进技术在试验区落地转化。促进国际人才合作,探索与国际接轨的跨境人才流动制度,在出入境、签证和居留、就业许可、驾照申领办理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支持。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筑牢“海陆空铁”网

“海陆空铁”多种交通方式在这里交汇聚集,如今胶州已逐步构筑起智能化、立体化、全覆盖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起“东接日韩亚太、西联中亚欧洲、南通南亚东盟、北达蒙古俄罗斯”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近年来,胶州市整合“海陆空铁”四种优势运输资源,成立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成为全国12个、全省唯一的“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集装箱中心站已开通中亚、中欧等16条国际国内班列,2019年完成集装箱作业量67万标箱,增长25%。其中,“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327列,占青岛的95%,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

胶州市全力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胶州市副市长李宝帅表示,今年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持续全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水平,全方位打造国际贸易枢纽,持续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在稳定现有国际国内班列基础上,开通国内首列哈萨克斯坦牛肉冷链班列等欧亚回程班列,加密开行“点对点”公共往返班列,力争2020年中心站作业量完成80万标箱。建设集总部经济、会展会议、数据服务、跨境电商、金融服务、智库研究、人才集聚于一体的现代贸易综合服务载体,积极引进总部型贸易企业。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内已集聚贸易企业229家,2019年对上合组织国家出口增长39.9%。

积极申建上合组织国家粮食、肉类、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进口指定监管场地,年内启动上合组织国家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建设上合示范区农副产品、能源商品及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割。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开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大通关建设,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试点,把青岛海关支持示范区建设的17项海关监管便利化措施更好的落地实施。

全力保障青岛胶东机场转场运营,加快建设临空区“一纵三横”主干路网,建成启用地铁8号线、青岛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营旧路跨胶州湾高速大桥,协调推进济青中线、明董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加快省道219、省道217、东西大通道等干线公路规划建设,构建内外联通、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促进青岛港、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智能公路港有效衔接,畅通国际综合物流通道。搭建“空中丝绸之路”。增开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和上合组织国家国际客货航班,开通至主要城市的全货机货运航线和国际货运中转航班。积极利用第五航权,向上合组织国家航空公司推荐并引导申请执飞胶东机场。

在争取保税功能方面,胶州在推动空港综保区规划建设,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上合示范区特殊综合保税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已将《关于设立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的请示》申报文件批转至海关总署,与此同时,胶州市正全力推进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引导符合临空特质的项目进驻综保区,目前已落户汇通丰源供应链管理、上海宇培电商冷链产业园及分拨结算中心、航空港供应链物流等一批临空大项目。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完成地面基础建设,评估结果已经上报至省商务厅。上合示范区特殊综合保税区申建进展顺利,海关已明确表示支持胶州申建综保区,并允许先行试用部分保税政策。

来源:青岛财经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