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背景下,来自新能源、新基建、智能化、数字化等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正不断推动着能源数字化转型。近日,特来电2022充电网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会在青岛举行,依次发布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充电型微电网创新产品、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创新产品和驻地站“特惠充”创新产品等1大平台和3大产品。
虚拟电厂平台发布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在全社会用电量不断攀升的同时,电力供需峰谷差不断拉大的背景下,实现电力供需平稳有序受到了公众广泛的关注。在传统电网物理架构上,虚拟电厂依托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聚合了分布式电源、储能、负荷等尚未纳入电网现有调控范围的各类资源,可实现电源侧的多能互补、负荷侧的灵活互动,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开展工业可调节负荷、楼宇空调负荷、大数据中心负荷、用户侧储能、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互动等各类资源聚合的虚拟电厂示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要求建立一批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的“源-网-荷-储-数”综合虚拟电厂。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虚拟电厂业务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据了解,此次特来电发布的虚拟电厂平台,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在实现有序充电、光伏微网、移动储能、梯次储能的同时提供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聚合售电、绿电消纳和碳交易等功能,对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特来电虚拟电厂平台已完成与国内16家电网调度中心的对接,参与调峰充电场站1885座,参与调峰总容量达1045.35MW,不同场景下已调度聚合容量超过300MW。
特锐德、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表示,“充电网正式开启‘电时代’,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平台的发布,将深度融合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能够辅助电网高效调峰,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路径。”
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满足充电、用电实际需求
在此基础上,“充电型微电网创新产品”突破了传统微电网在投资、管理、建设方面的痛点,通过借助规模化电动汽车的能量负荷,实现了低成本移动储能,能量转换损耗降低44%。基于充电网的创新产品,解决了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对网的功率冲击问题,通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平稳输出,满足了城市用电负荷动态平衡需求。“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创新产品”,采用水浸没式消防方案,解决了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过程中的安全的问题,成为未来重要的新型储能手段,将迎来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聚焦驻地站的“特惠充”创新产品可实现智慧充电,有序充电,无感充电,具有实惠、智慧、普惠三大优点,并将深度链接未来针对V2G模式的“特惠放”产品。目前,充电型微电网创新产品、驻地站“特惠充”创新产品以及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创新产品都已在全国示范项目中落地。
发布会上,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战略技术专家郑耀东公布了技术鉴定结果。针对“电动汽车主动支撑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调控和系统集成”项目,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有效利用电动汽车储能特性、云端优化微电网能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梯次电池储能系统及创新技术”项目,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梯次电池的安全监测技术及自动脱扣水浸消防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充电网电时代的开启,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将持续践行“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使命,虚拟电厂的具体商业模式将迎来进一步的探索,以不断的实际探索助力能源电力的低碳转型。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高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