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政协委员、众成清泰(青岛)律所主任林扬
青岛作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所在地以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具有成为国际商事争议解决地的天然优势。吸收、整合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资源,建设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对于助力我国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服务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提升青岛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月28日,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众成清泰(青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扬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整合青岛市仲裁、司法、行政、律所、协会等多方资源优势,建立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商事调解平台。
对标国际商事调解先进理念
制定与国际接轨商事调解规则
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商事调解规则相衔接、与商事调解业务特点相匹配的调解规则,积极引入《新加坡调解公约》内容,进一步完善诉调、仲调对接机制,强化对国际和解协议的执行程序、调解适用范围、保密性及管辖的规定,推动国际和解协议的可跨境执行,明确调解员的保密、独立义务,建立完备的调解员制度。加强与国际商事调解组织和境外商事调解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调解和国际商事法律规则的制定。
打造“青岛国际商事调解联盟”合作模式
拓宽商事调解服务领域
借鉴、创新国内外知名商事调解机构的运营模式,秉持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青岛两级法院、海事法院、仲裁委员会调解中心、商会调解中心、行业协会调解中心、律师事务所调解中心等共同组建青岛国际商事调解联盟。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心,负责以联盟名义,通过多边与双边机制或一对一定点方式,与金融、信息、公证、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大规模涉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推荐和转介服务,将个案转交至加入调解联盟的调解服务机构处理,积极争取法院支持,搭建合作长效机制和平台,建立高效便捷的诉调对接机制,加强与仲裁、公证的对接,快速解决商事争议,节省司法资源,实现诉源治理,引入国际先进的争议解决小组和早期中立评估机制。
建立调解员数据库
实行“标签化”管理
优化中心调解员队伍结构,推动青岛涉外仲裁服务百人团中仲裁员与调解员资质的互认转化,并不断充实外籍调解员数量和质量,建立调解员数据库,实行“标签化”管理,加强商事调解联盟中调解服务机构和调解员的合作交流,推进调解联盟成员中调解员资格的互认和互聘,策划、组织符合国际标准的调解员培训课程,推进调解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刘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