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投身全球海洋科技能力建设 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开展国际培训工作纪实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3-04-10 19:56

投身全球海洋科技能力建设 助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开展国际培训工作纪实

齐敏

海洋一所的“向阳红01”综合科考船

①海洋濒危生物培训班

②中-马海洋科技联合中心通用制图工具培训班

③ODC中心第10期培训班线下参会成员合影

④第二届 CLIVAR-FIO暑期学校线下参会成员合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落实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我国海洋机构更加积极参与国际涉海事务,主动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努力作出中国科技贡献。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FIO,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紧紧围绕自然资源部核心职责,持续深耕国际海洋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与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国际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在海洋观测、海洋防灾减灾、海气相互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地质、极地研究、海岸带综合管理、海洋工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近年来,海洋一所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以下简称国际海委会)及其西太平洋分委会(WESTPAC,以下简称西太分委会)、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等重要国际组织的系列活动,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洋动力学和气候研究与培训中心(ODC中心),气候和海洋:变率、变化及可预测性项目(CLIVAR)国际项目办公室,中国-PEMSEA可持续发展中心等12个高端国际合作机构的建设工作,搭建起多个科研培训平台,走出了一条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新路径。

立足南海——

科技培训促进交流提升互信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给东盟国家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为推动南海地区海洋科技进步,促进与东盟国家的科技交流,提升互信和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更好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海洋一所持续开展与东盟各国的务实海洋科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提高海洋观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是有效保护东盟国家海洋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2022年8月,由中国外交部主办、海洋一所承办的第二期南海海洋科研培训班以线上方式开展,10位国际海洋科学及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为本次培训作专题讲座,来自东盟成员国的17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该培训班是中国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举办的面向东盟国家的唯一一个海洋培训班,对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海洋濒危生物的观测与研究一直是东盟国家高度关注的内容,海洋一所在印度尼西亚举办了主题为“海洋濒危生物研讨培训班:从传统到现代技术”的国际研讨培训班。来自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的15位海洋专家从海洋濒危生物社区调访、船基目测、拍照标记、生物信标观测、无人机观测、生物声学观测、搁浅动物救护等不同角度和尺度作了海洋濒危生物观测研究讲座,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的32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和研讨。该培训班的举办,既拓展了合作伙伴网络,也推广应用了自主研发技术。

2017年揭牌的中-马海洋科技联合中心已成为我国与马来西亚开展海洋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资金、仪器设备、人才交流、能力建设、数据和信息共享等方面为合作双方提供帮助。2022年9月,该中心针对地球科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组织了通用制图工具培训班,来自马来西亚的2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提高了马来西亚青年学生海洋科研制图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其掌握了开展海洋和地球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为下一步开展海洋科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执行国际合作项目过程中,科技培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合作国家的交流和互信。2022年6月,海洋一所面向印度尼西亚国家创新与研究院开展了潜标系统的线上培训,讲解了潜标系统的结构组成、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帮助印度尼西亚合作方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续航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走进西太——

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

西太分委会是国际海委会在西太平洋及毗邻区域的地区分支机构,其成员目前包括美、英、法、澳等22个国家。长期以来,海洋一所积极参与国际海委会和西太分委会的各项活动,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一所研究员乔方利担任西太分委会的共同主席。

海洋空间规划是西太各国关注的重点研究和应用方向,海洋一所联合西太分委会、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及相关国家机构,申报了联合国“海洋十年”之“加速海洋空间规划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实施”项目,并于2022年4月获批。该项目为引领地区海洋空间规划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

2019年2月,为了规范海上人类活动、避免冲突和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国际海委会和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30”项目。这一项目为期3年,包括在西地中海、东南太平洋地区建立数据、知识、政策和决策工具库的试点子项目,并期望制定海洋空间规划的国际准则,以规范近岸和海洋水域的人类活动,促进蓝色经济增长。

为保障“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30”项目的顺利实施,2019年5月,国际海委会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成立了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30专家组。海洋一所的张志卫博士作为入选专家组的7位国际专家之一,主导了多项面向西太的海洋空间规划培训班。中方专家从中国海岛保护与管理经验、法律法规、空间技术、数值模拟等方面为来自泰国的学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开展了分组讨论、利益相关者扮演、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获得了泰国海洋与海岸带保护司及全体学员的一致好评,增进了与西太国家的海洋科技合作。

面向全球——

气候动力培训影响不断扩大

2011年6月,ODC中心在海洋一所正式挂牌成立。该中心是国际海委会组建的首个培训与研究中心,也是我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成立的第一个海洋领域的培训与研究中心,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者提供海洋动力学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培训。截至目前,ODC中心已成功举办11期培训班,共有54个国家的670名青年学者参加了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ODC中心已成为国际海委会能力建设与培训的典范。

CLIVAR是气候变化领域全球最高级别科学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的6个核心项目之一,成立于1995年,旨在促进与全人类福祉密切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自2014年7月,海洋一所正式承办 CLIVAR国际项目办公室,有力促进了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与 WCRP国际顶尖气候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项目办公室成立后,通过其卓越的影响力将世界海洋与气候研究领域最杰出的专家聚集,打造了 CLIVAR-FIO暑期学校,为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青年科学家提供交流和成长的平台。

2022年8月,第二届 CLIVAR-FIO暑期学校由海洋一所承办。本次培训共有来自33个国家的148名学员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形式参加了培训。这次暑期学校联合了 ODC中心第十一期培训班,是 CLIVAR和 ODC中心第二次联合举办培训班,也是充分调动 WCRP气候科学家的丰富资源,面向全球开展的气候培训。“本次培训通过联合举办的方式开展,进一步整合了 CLIVAR和ODC中心的优质资源,为全球范围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内容,对于推动和深化海洋及气候领域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一所副所长乔方利表示。

“该培训班的举办是中国为世界海洋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贡献。”世界著名海洋模式专家、国际学术期刊《海洋动力学》主编陶·埃泽尔高度赞誉 ODC中心的工作。孟加拉国学员阿扎姆博士在代表参训学员发言时表示,“感谢 ODC中心为发展中国家青年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海洋动力学与气候领域的能力培训,我本人之前通过培训班受益良多,所获取的知识已直接应用到我开展的海洋科学研究及我国的海洋减灾防灾与生态保护中。”

“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海洋一所将充分发挥已有的海洋国际合作优势,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聚焦科学前沿问题,深度参与全球科技能力建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海洋一所所长李铁刚表示。

图片由海洋一所提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