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世界儿童的灯光——“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暨《“一带一路”的灯光》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一带一路”与SDG:点亮世界儿童的灯光——“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暨《“一带一路”的灯光》新书发布会(主办方供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丽君):6月16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主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协办的“一带一路”与SDG:点亮世界儿童的灯光——“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暨《“一带一路”的灯光》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举办。
《“一带一路”的灯光》作者王义桅教授(主办方供图)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如果说时代是出卷人,“一带一路”是答卷人,那么青少年就是未来的阅卷人。青少年对“一带一路”应该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一带一路”的灯光》一书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儿童思政的尝试,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教授。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前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鸣秋联袂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此书。
王义桅教授分享他的创作历程时表示,写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返老还童”了,学问越做越年轻,但是越来越温暖。“我觉得要做有温度的学问,点一盏灯,让世界亮起来。”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罗林泉出席活动并致辞。(主办方供图)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罗林泉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理念、目标、举措方面与之高度契合,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注入强大动力。“一带一路”倡议迄今已经吸引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倡议提出十周年,从蓝图变成实景,化作各国发展实效、百姓民生实惠,留下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王义桅教授的新书《“一带一路”的灯光》面向青少年读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带一路”的理论内涵和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展现了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青少年了解‘一带一路’的窗口,让年轻一代拓宽视野,培养大爱胸襟和大格局观。”
王义桅教授新书《“一带一路”的灯光》(主办方供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玲玲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这本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填补了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少儿出版物领域的空白。王教授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如同温暖的灯光一般,促进了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又向青少年传达了中国一直以来秉持的外交态度和国际立场,让孩子们清楚地了解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中国正在为人类发展做着怎样的努力。
在研讨会环节,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参赞陈文兵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各国人民渴望共享发展机遇、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切期待,符合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总体目标,彰显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致力于打造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各方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放眼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传递新希望。这本《“一带一路”的灯光》则是一本有着特殊意义的著作,因为这是一本献给未来,用青少年能听懂、记得住的语言,为他们解读“一带一路”的书。
出席活动的还有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团中央新媒体中心总监肖健、国观智库副理事长李新玉、红蓝融合创新实践中心主任王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等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翟小宁发表书面致辞。
与会者一致认为,《“一带一路”的灯光》一书将开阔青少年读者的阅读视野,对“一带一路”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融合之道,具有鲜明时代意义。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