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黄靖轶:“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助力青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青岛市航运服务业协会秘书长、青岛鸿亚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靖轶:
“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助力青岛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青岛获批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也真正使得青岛成为了 “四型”兼备的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补齐了国家赋予青岛的“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的最后一块拼图。
本次青岛晋位“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意义重大,意味着青岛成为全国率先兼有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港口型和生产服务型等4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城市,不仅为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产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条件,更有力支撑了“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和枢纽经济发展,为青岛加快建设贡献力量,真正助力青岛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接下来发展过程中,青岛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建设运营模式原则。政府要发挥统筹协调和引导推动作用,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企业要充分发挥枢纽建设运营主体的实施主体作用,加快补齐软硬件设施短板,负责国家物流枢纽的具体业务运营,并根据市场需求,深化枢纽间互利合作,建立多方合作共赢的枢纽运营机制,实现国家物流枢纽高效、协同、有序建设发展。
同时,要持续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优势,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以大带小”的作用,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产业生态;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以小拓大”的价值,合力打造形成协同发展生态系统,推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共同提升。
相信青岛将持续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定位、任务,创新枢纽经济发展,在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中为城市发展开辟新的赛道,在“四型”的优势引领下,使得物流枢纽层面真正实现以平台建链,数字强链、融合补链的运营模式,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协同合作,切实发挥现代物流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结合自身交通区位、运输结构、市场主体的绝对优势,抢抓“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大规模应用先进技术装备,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强枢纽业务协同,拓宽国际物流通道,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打造城市枢纽经济,助推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