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热线:0532-68068228 138216883@qq.com

多维透视济青烟的“万亿之道”

青岛“一带一路”建设网
2024-03-20 12:08

编者按:跻身“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数量从1到3,山东用了7年时间。“万亿之城”是数字,更是标志;是抵达,更是新出发。

“闪电评论”专栏策划推出“万亿之道”系列评论文章3篇,聚焦济南、青岛、烟台三座万亿级城市在新的一年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系列评论“万亿之道”①|扛起省会担当 “泉”速向前拼项目

阳春三月,春风拂过,汩汩翻腾的泉水唤醒了大地,泉城内外生机盎然,拼经济、抓发展的干劲十足。

2024年是济南的“项目深化年”。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济南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回看去年,济南“项目突破年”交出了合格答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由开始的1301个调增至2413个,一个个大项目为全年经济运行提供了硬支撑,增添了新动能。

据统计,2023年济南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5.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7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1.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5个百分点。

在去年“项目突破年”的基础上,济南将今年工作主题确定为“项目深化年”,并按照“更加突出落地导向,更加突出产业导向,更加突出对投资支撑力”的思路,继续谋划实施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库,共安排重大项目2000个,总投资2.66万亿元。其中,建设类项目1663个,总投资2.09万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3488亿元;准备类项目337个,总投资5724.6亿元。

一次次部署调度,一次次实地调研,一次次战鼓催征,连续两年发起“项目攻势”,点燃济南赶超发展的活力,跑出项目建设的“济南速度”。

“项目”已经成为如今济南发展的关键热词,但作为经济体量过万亿的城市,继续扛牢责任,展现省会城市担当与信心,不可能只靠有限的几个大项目、大企业拉动,而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紧盯前沿产业和先进技术,瞄准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加快谋划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大项目,引导全市全产业链层面完成发展动能的辞旧迎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对于新的发展方向,济南早有考量。

近年来,济南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全力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确定了推动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储能、先进电网的“五能一网”体系化发展的思路。

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例,今年该区将统筹推进已策划的202个项目加快实施,特别是要加快推进58个产业类项目。在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领域,着力推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二期、机器人国家创新中心等项目;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着力推进爱旭太阳能一期、国电投氢能产业基地一期等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着力推进山东国数科创中心、山东科创集团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园等项目,系统构建大项目引领带动、新项目接续实施的项目推进格局。

不久前,2024年春季山东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就设置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一期项目现场举行。这项总投资约360亿元的项目全面建成并达产后,将实现年产30GW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预计年产值达600亿元。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项目落地,项目才是最终的发展载体。优质大项目的落地,本身就是干事创业。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的落地充分彰显了济南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努力。

新质生产力,核心是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2024年,济南科技创新工作也将持续强化科技项目谋划建设,聚焦四大主导产业领域前沿方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在抓好科技攻关方面,济南将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市级科技计划引导功能,收集发布科技攻关需求榜单,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实施省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化重大项目,促进主导产业提质扩能。

对于现阶段的济南而言,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和思路已经十分明确,如何把这些项目落地落实,靠的还得是营商环境。

环境是“水”,项目是“鱼”,二者一体两翼、互促共进,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要义,硬核的营商环境是提振发展的信心所在。

2023年,济南市获评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城市、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今年2月4日,济南“顶格”举办企业家迎春茶话会,邀请160多名企业家、商会会长参会。会上,济南市委书记刘强郑重承诺,济南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树牢“企业的事就是我的事”的理念,当好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项目深化年”的背景之下,济南提出,要在全市升级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系统,实现对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的入库、管理、调度、推进、服务、督导、考核、问责等功能。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些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建设,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也将纷至沓来,串起济南高质量发展的好风光!

系列评论“万亿之道”②丨开放创新 青岛向海图强激活“蓝色引擎”

今年是青岛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作为山东省的经济、科技和航运中心,青岛以其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多元化的产业布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接续奋斗、向海图强的青岛,正以开放创新的新姿态,开辟自己的“万亿之道”。

明确定位,一马当先成色足。作为山东省的经济中心城市,2023年青岛GDP总量为15760.34亿元,GDP名义增长5.6%,GDP实际增长5.9%,都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在全国头部城市中也排名前列。工业及制造业的表现突出,数十个高新技术项目成功落户或投产,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8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高达85%。2023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青岛都市圈是山东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青岛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有明晰的战略定位,让其正围绕更高水平的开放目标,全力提升城市能级,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向海图强,蓬勃发展局面好。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青岛海洋经济发达,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城市海洋经济体量排名第一,海洋产业基础雄厚,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在青岛都有布局。青岛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奋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勇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海洋15条”,构建起海洋高质量发展“四个一”规划政策体系,聚力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等“五个中心”。近年来,青岛先后培育了山东港口、国信集团、北船重工、中海油海洋工程、明月海藻、聚大洋等一批海洋领域骨干企业,不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海洋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更多企业向海发展、来青投资,形成海洋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放创新,万亿之道动力足。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上,青岛聚焦创新策源、企业创新、人才集聚等维度,深度对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持续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企业创新能力,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助力产业升级,青岛组织专班对企业逐一把脉,既解决行业共性问题也解决企业自身困难。延链补链强链,青岛实施全球招商计划、制造业跨国公司招商引资行动方案,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卡位入链”。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青岛大力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城市创新能级稳步攀升,青岛在国家“创新版图”上的“可见度”也越来越高,以全国前十的科创城市地位不断深化和巩固开放格局和创新能力,在更大规模和更高等级的开放创新中,为向海图强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上,青岛将持续做好开放创新、向海图强的文章,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稳扎稳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岛新篇章”。

系列评论“万亿之道”③|登高攀强又一春 烟台“链”出发展新格局

2023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达10162.46亿元,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首个非省会、非副省级以上的万亿级城市。

能够在各地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超越自我、脱颖而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对于烟台而言,这个成绩着实来之不易。但追溯烟台发展轨迹,继青岛和济南之后,烟台成功晋级“万亿GDP俱乐部”,“伏笔”其实早已埋下。

看烟台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25.8亿元到1988年突破百亿元,2002年突破千亿元,2012年突破五千亿元,再到2023年突破万亿元,一年一个脚步、十年一个台阶,烟台的万亿之路走得很扎实、很稳健。这也为烟台踏上奋进万亿新征程,“链”出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烟台大动作频频,从动员发动,到政策配套,再到项目招引,通过一系列布局,不难看出烟台永不止步、登高攀强的宏愿。烟台市奋进万亿新征程动员大会提出,要奋力打造“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蓝色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厚商之城”,全面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烟台实践。这是烟台跻身万亿之城的依托,更是烟台奋进万亿新征程的根基。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奔赴万亿新征程,没有产业支撑不行,没有产业链更不行。制造业是烟台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烟台过去凭实业崛起、靠产业突围,也必将依靠产业赢得未来。在奋进八个“之城”的目标中,烟台把打造“产业之城”放在首位,其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可见一斑。有一个例子更加说明了这一点。此前,烟台的一类创新药数量是“2”,但近三年这一数字变成了“5”,从“2”到“5”的背后,发展秘诀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产业链的打造。

近年来,烟台市将“链式思维”融入产业发展,对各个产业逐一掰开分解,细化为16条重点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改革。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建立“链长、链办、园区、部门”一体化指挥机制,构建链长统领链条、链办建在园区、链主领航建链、链办部门联动的支撑服务体系,将要素资源、政策资源、项目资源汇集到产业链上。

位于烟台市牟平区沿海黄金地段的蓝色药谷生命岛,总占地面积798亩。这一地块原本是商业用地,但为布局新兴产业,烟台决定将商业用地更改为工业用地。2022年,蓝色药谷生命岛拿地即开工,创造了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烟台速度。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带头链”,是烟台“小试牛刀”,但效果明显。

目前,烟台已经全力打造4个产业园区,包括蓝色药谷生命岛片区,片区内有牟平区国际医用同位素创新应用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基地、蓝色药谷超级工厂,高新区中科环渤海高研院等4个项目,总投资93亿元;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片区,包括博安生物创新药产业化基地、绿叶戈舍瑞林缓释微球等新药创制生产线、IVD国际产业园建设、艾多美健康食品产业园等项目,总投资54亿元;黄渤海新区国际生物药谷,包括荣昌生物新药产业化、迈百瑞GMP制剂大楼建设等2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莱阳绿色高端原料药产业转化基地,包括国药高端医药产业园、中节能万润(莱阳)新材料产业园等2个项目,总投资32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链以项目为牵引,率先破局,其他产业链亦齐头并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谋划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和配套协作项目,着力培育产业链增量。2023年,烟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1和4.6个百分点,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带动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从点到线,从面到块,烟台转动产业振兴的立体“魔方”,推动支柱产业优势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让烟台产业之树根深叶茂、永葆生机。

到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这是山东省委、省政府赋予烟台的新使命,也是烟台向着更高定位进发的信号。扬优成势,今天的烟台,正高擎实体经济大旗,涅槃升级传统产业、膨胀裂变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更高质量的未来进发!

来源:闪电新闻

相关阅读